浙江在线08月22日讯 昨天,捏着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慈溪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沈丽群很庆幸他们3年前做了一次正确尝试,让一名16岁的失足少年改过自新,今年考上了大学。
班长为眼镜钱盗窃
沈丽群还清楚地记得3年前第一次见小李(化名)的情景:一个瘦瘦的初中男生,由他姑妈领着,坐在凳子上局促不安,眼镜后面的一双眼睛羞愧地逃避着所有人。
当时16岁的小李干了一件不光彩的事。2004年1月30日晚上10点,正值寒假期间,他趁学校管理不严,翻墙撬锁进入教师办公室,偷走了一台价值2800元的电脑。当晚,做贼心虚的他慌慌张张地坐上出租车,想尽快离开学校。他用衣服盖住电脑,死死地抱在怀里,引起的哥警觉。的哥在巡逻民警过来盘查时,不动声色地报了警。案发后,小李退还了电脑,同年2月9日被慈溪市公安局取保候审。
沈丽群当时是小李所在中学的法制副校长。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她有一个习惯———调查未成年人的家庭情况。次日,她接到慈溪公安局移送的小李案卷后,先给小李的家长打了电话。
带小李来检察院的是他姑妈。沈丽群从她嘴里了解到,小李父母在他很小时就离婚了。父亲再娶,与小李继母生下了一个女儿,后一直在外打工,把小李寄养在姑妈家里。小李眼睛近视,上初中后还逐步加深,戴着几年前配的眼镜已看不清东西。他很想买一副新眼镜,但父亲在外打工联系不上,自尊心很强的他不愿意向继母和姑妈开口,恰巧当时担任班长的他保管着几百元班费,就用这些钱配了新眼镜。临近开学,为了不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他想到了盗窃来填补这笔亏空。
谈话过程中,小李始终没抬头,低声说: “我知道错了。能不能不让同学们知道?”
尝试不起诉重在帮教
小李回家后,沈丽群和慈溪检察院“青少年维权岗”的成员悄悄地来到小李就读的初中,向老师、教导主任了解小李平时表现。 “他平时成绩优良,尊重教师,团结同学,没什么不良行为。”老师和教导主任说,“希望检察院对他从轻处理”。
“在我办的未成年人案子中,他最让我感觉可惜。我感觉到,如果对他起诉,他很可能破罐破摔。”沈丽群向科长建议,尝试对小李作相对不起诉,重在帮教。
这样的尝试在当时算比较大胆的,比目前最高检发布的“因生活无着偶然实施盗窃等轻微犯罪可以不起诉”的标准早了3年。而且当时浙江对盗窃罪的定罪起点金额只有1000元,小李盗窃数额显然已构成犯罪。不过,主管该案的副检察长同意了,又经慈溪检察院检委会讨论通过,此案成了慈溪相对不起诉的第一案。
不起诉后,沈丽群和小李的父亲以及小李签订了帮教协议,鼓励其继续念书,直到小李高中毕业。按照这个帮教协议,小李每个月都要给检察官写信或是打电话,汇报学习情况。
改过男孩考上了大学
同年6月,小李以良好的成绩考上慈溪一所高中。他按时给沈丽群写信,汇报自己的情况,还约定此事对小李的高中同学和老师保密。沈丽群心很细,为了遵守这个约定,回信时没有用检察院提供的专用信封,用了普通信封。2005年寒假,小李带着高中第一个学期的成绩单到检察院来看沈丽群。“成绩很不错。”当时沈丽群刚好发了600元奖金,她一高兴,塞给了小李,让他去买学习用品。此后无论学习、生活上有了什么事情,小李总是第一时间找沈丽群商量。
3年来,小李学习很努力,沈丽群也从不与他高中的学校、老师联系,而是通过他姑妈侧面了解情况。让沈丽群担心的是,这个案子对小李的心理影响很大,小李在学校里比较孤僻,很少与老师、同学交流,只是埋头学习。对此沈丽群只能不断通过写信、打电话开导他。
高三冲刺的时候,小李的成绩忽高忽低。 “他的压力是双重的,除了想考好,他还觉得如果考不上大学,对不起我们。说真的,我们并不是很看重这个,我们只想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沈丽群说。
今年6月,喜讯传来,小李的高考成绩上线了。查分当天,小李给沈丽群打了电话,所有的检察官都觉得欣慰。大家还了解到,小李的妹妹今年也考上大学,兄妹俩一年的学费高达1.35万元,凭小李父亲在外每个月不到千元的工资,学费是个难题。虽然小李没有提及,但沈丽群和慈溪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组的3名检察官,还是准备捐给他1000元。
昨天,小李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送到慈溪检察院存档备案。检察官们趁机将这1000元爱心款以及一些学习用品交给了他。
采访手记
昨天,记者希望通过匿名方式采访小李本人,但被沈丽群婉拒。她担心3年过去了,小李可能还没有完全放下包袱,采访会给他心理造成冲击。记者理解她的心情,没有强求。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记者想告诉小李,只要诚心改过,犯过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与其一直背着道德的“十字架”,不如勇敢地放下包袱,重新面对生活。未来的天空是灿烂还是阴郁,选择权其实在你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