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3日讯 记者昨天下午从有关会议上了解到,国家已经启动《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修改程序,修改标准的专家小组已经组成,宁波市场上因个别指标偏高但并不影响人体健康的泥螺和蟹糊等有望尽快脱掉不合格产品的“帽子”。
2005年10月1日,国家卫生标准———GB10136-2005《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出台。这份新国标在微生物指标方面明确规定,菌落总数必须≤5000活菌数/克,而之前使用的旧国标《蟹糊(蟹酱)卫生标准》中,此项指标≤50000活菌数/克———新指标要比原先严格了10倍。考虑到存货的销售等问题,新国标延迟到2006年10月起正式实施。
宁波市水产专家认为,要使腌制生食水产品的菌落总数小于5000活菌数/克,在目前的条件下只有两种:一是加大食盐、白酒等的比例,但会改变原有风味而失去市场;二是加入大量添加剂,但防腐剂等指标又会超标。市水产行业协会专门请宁波大学专家进行专项测试,发现如果要保持腌制生食水产品的原有独特风味,按照目前的加工工艺,就是在实验室内也达不到新标准。
据测算,一旦新国标正式实施,宁波市从事腌制生食水产品加工企业每年将损失产值达4亿元以上,涉及渔业人口高达10万余人。宁波市水产行业协会随即递交暂缓执行和修改新国标的建议书,同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反映,并于去年10月中旬向国家有关部委专家组成的来甬调研组进行申辩。
“修改后的国标何时出台目前尚不清楚,不过其结果肯定是有利于宁波传统腌制品的,菌落总数有望保持在5000—50000活菌数/克之间,而且也有可能对不同腌制品的菌落总数进行合理的区别。”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娄永江教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