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8月21日电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中,出现了城乡交融、半农半城的新区域,成为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宁波市镇海区棉丰村通过老村庄新社区、老班子新体系的职能延伸“对接”,成功探索了一条农村社区化管理的途径。
半城市化地带的管理难题
棉丰村地处镇海西郊,毗邻镇海炼化、石化三公司等多家大工程单位,村党委书记胡茂钿说,“村里有农村户籍人口1505人,而居住在本村的大企业大工程单位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有1万多人,是本村人口的7倍多”。胡茂钿说,由于征地招工等多种原因,村居住人员非常复杂,除大量外来人口外,本地户籍的许多家庭成员既有农村户口,又有城市户口,有的男人进厂务工,女的下地干活,这种特殊的居民结构带来社会治安、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等难题。
“镇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工程建设基地、石化工业基地和化工产品口岸,棉丰村的现状也是我区在快速发展中的一个缩影。”镇海区委书记郭华巍认为,面对棉丰村这样典型的半城市化区域,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社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关键所在。他说,多年来我国农村所形成的党支部、村委会以及村经济合作社等村级组织的“三驾马车”,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不应轻易取消。与此同时,棉丰村所处的半城半乡、居民结构多元化的复杂情况,传统村级体制的功能已不适应,需要探寻新的突破。
为此,镇海提出了“三加三加一”对策。郭华巍说,所谓“三加三”就是在原来的村党委、村委会和合作社的基础上,相对应地新建3个组织,在村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一是以外来人口党员为主,建立党支部;二是以外来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主旨,建立管理委员会;三是由棉丰辖区29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资源共享,和谐互助,成立共建理事会。郭华巍说,最后一个“加一”,就是区和街道将政府管理职能延伸,重心下移,在棉丰村建立社区工作站。
拓展功能共建新农村
郭华巍说,这个架构的核心是新老体制有序对接,功能互补,职能延伸,从运行实践看颇有成效。胡茂钿说,多年来,大工程大公司是棉丰村快速发展的一大优势,成立共建理事会后,“精神文明共建,社会事务共管”,使辖区内的各种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配置,促进各方面的互惠互助。镇海炼化有2000多名职工住在棉丰村,村里对他们家属子弟的入托、就学、就医等方面一直给予关照。而炼化作为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也尽可能给棉丰村反哺支持。去年棉丰村要建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资金遇到困难,炼化公司一次就赞助了200万元,帮助解决资金难题。
以前外来人员在棉丰村居住,有“两张皮”感觉,以为自己是外来户,人生地不熟,就靠老乡抱团,互相照应,甚至引发聚众斗殴。胡茂钿说,建立新的党支部和管委会后,外来人员觉得有了依靠。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季飞,今年44岁,在棉丰村打工已有14年,为人正派公道,在群众中有威信,经群众推选和组织任命,担任了棉丰村新棉丰人党支部副书记和新棉丰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
季飞说,由于身份和文化的差异,以前外来人在村里发生纠纷,当地村干部做工作比较困难,现在有了新棉丰人的组织,遇到类似情况便于沟通。
网格化“三合一”村庄成社区
“在农村设立社区工作站,也就是将城市公共社会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和转移。”镇海区民政局长洪裕军说,我们以居住人口每800至1000人为一个单元,将棉丰社区工作站划分为12个片区,每个片区落实一名社区工作者,工资报酬和办公费用由财政部门承担,不增加村里负担。洪裕军说,以前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在农村也按一定比例配备专管员,但各司其职,力量分散,现在我们将这些功能合而为一,以片区为基点,实行网格化管理。
社区工作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第九片区社区工作者蔡利平说,按照上级规定,我们身兼治安协管、劳动信息、计划生育、民政救助等多项职能,片区内不管有什么事,首先由分管社工来协调解决。
洪裕军说,我们要求社区工作者做到两个“一口清”,一是对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和本人担负的工作职责“一口清”;二是对片区的基本情况和重点帮助服务的对象“一口清”,这样才能有效地为辖区居民提供精确到位的管理和服务。
“上级在村里建立了社区工作站,帮我们减轻了管理服务压力,但并不等于说村委会就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棉丰村村委会主任俞建浩说,村里居住1万多人,每天清理垃圾环境卫生是一大难题。按照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区集中处理的要求,我们在全村各片区配备了40名环境保洁员,发放了4000多个垃圾桶,实行桶装化处理。每天清晨,这些保洁员就挨家挨户上门清理垃圾,打扫路面卫生,使各个小区干净漂亮。
俞建浩说,我们以新农村规划为切入口,结合镇海炼化发展、大乙烯上马等面临的新课题,与炼化公司等大工程单位一起,请来国内一流专家做规划方案,准备建设一个能容纳2万人,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城乡一体的新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