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6日讯
15岁的小扬,看上去已经是个帅小伙了。
可开学第一天,听老师说要进行摸底考试,他就赖在家里再也不肯去学校了。在此之前,小扬也曾因厌学而连续20多天闷在家里。
(9月10日,萧山的胡女士致电本报,语气中充满焦急与无奈:我的儿子怎么了,究竟该拿他怎么办?)
老师冒充“网友”被他识破
这些天,小扬整天独自闷在房间里,任凭父母在外面怎么敲门,也不应声。
“儿子,给妈妈开开门!”“你不去上课,以后怎么赶得上人家啊?”在门口唠叨多了,就听见小扬在屋子里乱摔东西,“砰砰”的响声让父母心惊。
胡女士说,儿子就在房间里上网打游戏,饿了偷偷溜出来找点吃的。被父母逼急了,就威胁说要从窗户跳下去一死了之。
为了让小扬开口,胡女士到处搬救兵,请小扬的小学老师、堂兄,希望他们能说服他,但无济于事。
老师也试图通过QQ与小扬交流,一开始小扬还会说自己“心情郁闷”,但很快,敏感的小扬就识破了老师的身份。
“他小时候聪明又乖巧,还是班上的尖子生,怎么上了初中就像变了一个人呢?”胡女士想不明白。
胡女士说,家里条件不算太好,老公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而自己下岗后在当临时工。
“学校里有的孩子家境好,经常相互攀比,我家情况不好,他大概感到自卑吧。”胡女士说。胡女士又推测,让小扬不愿再到学校读书的真正原因,却是紧张的学习压力和频繁的测验考试。
老师越严格他就越自卑
读了初中之后,学习压力骤然变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每赶上考试,他就想到要退缩逃避。”
初中老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反馈意见,比如把学生成绩用短信发到家长的手机上。时间长了,小扬总以为是妈妈把自己的“坏表现”抖给了老师,才惹来批评,让自己在学校很没面子。老师对他要求越严格,他就越自卑。
“这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胡女士说,儿子担心考试考砸了,被别人笑话,现在连学校都不肯去。“他现在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老师也说只要他肯努力,上重点高中问题不大。”
“平时走在大街上,看到川流不息的过往车辆,他都会感到头晕目眩,总是小心谨慎得很,担心自己一大意就出车祸。”胡女士说,儿子看似个头高,却在小事上瞻前顾后、唯唯诺诺,实在太不正常了。
小扬原本很喜欢运动,但因为一次踢球时不小心扭伤脚,如今脚伤早就康复了,却再也不愿意碰足球了。
惹急了甚至跟父母动手
不过,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所谓家庭条件让小扬感到自卑的说法并不成立。事实上,小扬的“装备”却并不输给同龄人:身上穿的都是“品牌”,价格不低的手机,家里还配置了先进的电脑,还有专门的健身卡……
“虽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只要是儿子张口要,从来没有不给过。”胡女士承认,打小就对儿子的过分溺爱,才使得孩子的个性变得极端要强。
还有一件事,让胡女士耿耿于怀。前不久,因为一件小事,老公骂了儿子几句,小扬反而理直气壮地顶起嘴来。老公气不过,挥手一巴掌打过去,小扬竟靠着蛮劲与爸爸动起手来。之后,他就赌气把自己关进屋里,拿拳头把房间里的不少家具都砸坏了。
“从小没让孩子受过委屈,连洗脚水都给他打好端到面前。”胡女士很后悔,“如今他长大了,做父母的想管也管不住了!”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系化名,有类似情节者,请勿对号入座。)
专家解析
傅素芬,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心理科主任,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精神分析及催眠治疗。坐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特需门诊。
从来信能够判断小扬的个性中存在“任性、自我为中心、对挫折和失败的耐受力差”等特点。
目前小扬的表现如下:拒绝与外界交流、自我封闭,并想通过和父母老师相对抗的行为(如毁物、暴力)获得一些关注,沉迷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中,即逃避现实。小扬为何会有这样的性格缺陷,并采取如此消极的处理方式呢?
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和心理成长。从讲述看,15岁的小扬身体发育肯定没问题,但其心理发育的过程肯定有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有“心理营养素”,如孩子做对了要及时表扬,做错了要分析和批评,从而引导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等。小扬的父母自幼给予了“百依百顺”式的教育,不顾家庭条件,一味满足孩子要求,这无疑给孩子个性缺陷埋下了基础。
小扬问题的诱因是学校要举行摸底考试,担心考不好。很显然,考不好的后果是害怕自己失去被人关注。
首先,如何让孩子开门?小扬一听到读书、学习,就会神经紧张,甚至发脾气。可父母在门口,不断地提醒他“如果不去上课会掉队”,更加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个时候,暂时不要再提学习之类可能引发他反感的字眼。
老师隐瞒身份,用QQ与小扬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并不恰当。尤其是被孩子识破身份后,他发现自己受骗,更不愿意相信别人,信任感就破坏了。孩子有没有什么平时比较信赖的同学、朋友呢?可以请他(她)与小扬进行直接沟通。
孩子放学回家,不要一味地关注“你今天考了几分”,而可以问问他,“你今天在学校快乐吗?”在某种程度上,家长要调整好心态,摆脱功利思想,把对孩子的期望值建立在与孩子现实相符的水平上来,这样才能使家长的期望成为现实;家长产生的失望就会变小。
最后,家长不能一味板起面孔来教育孩子,但应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语言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懂得根据不同场合,对孩子适时给予关心,建立朋友关系。对于心理自卑的孩子,要多发现其优点,哪怕一丁点的进步,也不要吝啬表扬,及时予以肯定。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通讯员 徐勤 实习生 张高峰 记者 叶恒珊/文 通讯员 沈雷/图
编辑:
吕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