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报道,修马桶、换灯泡将成为浙江高中生必修课的内容。从今年9月开始,浙江高二学生都要学习这门叫作“通用技术”的新课程。这门课每周一次,并纳入省会考科目,不得免考。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这一强有力的指挥棒一直在挥舞,素质教育只是说得多做得少。虽然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没有清晰统一的说法,但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改变“教育围绕考试进行,通过考试就达到了教育目的”的现状,是要改变“唯分数论”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标准,是要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动手能力。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赶上了物质比较充裕的时代,在父母亲友的精心呵护中成长,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父母冲在前面清扫障碍,他们基本上不会遇到修马桶、换灯泡、煮饭烧菜的生活琐事。很多父母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了唱歌、跳舞、弹钢琴等艺术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提高动手能力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可以说,浙江开设“通用技术”课,是补足当前学生能力缺陷的针对性安排,是在实打实地推行素质教育,是值得其他地方效仿的举动。
现下,高中把“通用技术”纳入必修课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很容易招来两项指责。其一,对于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多数学生,“通用技术”不会很容易掌握,把它纳入刚性的考核后,势必分散学生的精力,导致高考成绩下降,影响他们的前程。其二,高中生负担本已沉重,“通用技术”会让他们更加苦不堪言。这是天大的误会。“通用技术”并不像知识点的记忆和解题方法的反复磨炼那样枯燥乏味,它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实用技巧,运用技巧解决问题能给学生带来快乐,找到快乐也就不是“负担”了。对于成天沉浸于书山题海中的高中生来说,这也是有益的调剂,调剂完了学习效率只能更高,也就谈不上影响高考成绩了。
“通用技术”必修,将会使学生受益,使他们将来更加游刃有余地生活,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示范意义。现在是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壁垒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钻深学透,对专业之外的东西则闭目塞听、一无所知。于是,家里换个门锁、接根电线都要找物业公司,要是电视机不出影了、洗衣机不转圈了、电冰箱不制冷了,那更得请动专业人士。事实上,换锁和接线是普通人稍微上点心就能完成的,即使是家用电器坏了,也有很多接触不良或者操作有误的简单原因,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人可以轻松排除故障。二三十年前,我们周围还有很多没有职称的“能工巧匠”,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生活小窍门,几乎“万事不求人”。而现在的人都想着“术业有专攻”,一有事儿就心安理得地找人,既失去了DIY(Doityourself,自己去做)的生活情趣,也给很多心术不正的服务人员留下了宰人的空间。利用人们对技术的无知和敬畏,清洗抽油烟机的不但要挣清洗费,而且要加上毫无意义的高价垫圈,甚至故意将风扇撬坏逼着人换风扇;修洗衣机的动不动就要求换电机,其实可能只是局部生锈,一擦就好;修冰箱的动不动要求换压缩机,其实可能只是太久没清洗,结冰太多导致关门不严而无法制冷。“通用技术”必修,能使学生在遭遇这些无耻而低级的欺诈时不至于束手无策,同时也提醒成年人:是不是该给自己补补课了?
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通用技术”必修是对这一思路的积极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