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找到了自我表达平台
温州奥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平虽然没有直接拍商业故事,但他的几部片子都离不开“温州”两字。
“我在拍一个《冬泳人的婚礼》,要知道温州的冬泳非常厉害,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里面有个场景,冬泳队到零下20多摄氏度的哈尔滨去,在下水前,一对新人穿着泳装举行了婚礼,那场面是很感人的!”他想通过这个片子,把温州人的顽强精神和奥运主题结合起来。
李建平说,尽管自己早年一直呆在北京,但在影片的选材上,还是有着深深的“温州情结”。
他的另一个片子《我的天使在街上》,尽管讲的不是温州故事,但也离不开家乡——主要场景都在温州闹市区拍的,人民路天桥、五马街、银泰门口……全部拍进了电影。
“我们总是会选择最熟悉的东西来拍摄,一个是心理上的接近,还有一个是地理上的熟悉。”
对于各种各样形式出现的,骨子里跟温州、义乌有关的影视剧,同道光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制片人李安称之为“自我表达”。
同道光彩的总经理是温州美女老板潘佩聪,她跟李安合作的第一部电影《静静的嘛呢石》获得了多个奖项。
这个李安并不是获得过奥斯卡大奖的名导演李安,不过这个李安在影视制作界也有相当资历,获过许多奖。在他看来,徽商、晋商已经是历史传奇,经常被拍成如《乔家大院》这样的热片。浙商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商帮,在文化上还处于积淀和探索阶段。
“通过投资影视文化业,浙商获得了自我表达的平台——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国古代的晋商、徽商,并没有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能让后人回头去拍他们。”
“但是,以一个地域人们的生活为故事,这样的片子能否得到市场肯定还不一定。因为如果要让大家接受,必须是大家都有兴趣的永恒的话题,比如爱情、战争等。”
“如果同一时期类似片子很多,还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李安说。
想发财,拍电影;想破产,拍电影
当然,精明的浙江商人不会光为“自我表达”而投资几百万上千万元去拍片玩,他们心里自有一笔账。
浙江康仕成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楼灿仕告诉记者,现在许多义乌企业家都有投资文化领域的意愿。“在义乌,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等要素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发展,许多企业家面临着二次创业,十分渴望开拓新的投资领域。”
另一位尝试拍电影的东阳商人告诉记者:“2005年,国内电影票房收入达20亿元,引进海外电影的票房收入16.5亿元,电视播映市场收入11.5亿元,三项相加综合收入达48亿元,同比2004年增长12亿元——按这个速度,预计今年将突破80亿元。”他说,这么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当然很想涉足。”
但影视文化对于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的浙江企业家来说,毕竟是陌生的领域,也有许多先行者付出了沉重代价。据说,温州一位商人几年前投资电影亏损了几百万元——这个消息让许多跃跃欲试的浙商一度望而却步。
“对浙商来说,可能钱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对文化政策的理解,对剧本的选择,还有找到可靠的创作团队。”李安告诉记者,“要投资影视,自己必须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并有自己的资源。不然,如果发生资金被挪用等事情,投资人很有可能没知觉。更倒霉的是,万一拍出来的片子不能播出,那所有的钱都会打水漂。”
据奥榜文化的李建平测算,我国影视业目前有20%至30%的投资是血本无归的,有40%至50%的投资能够保本,只有20%左右的投资可以赢利。“所以大家也都很小心,慢慢学习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