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盐县长沈晓红(中间) |
海盐推动新一轮创新创业 健步迈向蓝色“滨海时代”
1、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将促进海盐与上海、杭州、宁波、苏州这四座城市的紧密联系。那么,海盐将如何充分利用有利的滨海优势,加快实施滨海开发?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使我们海盐的区位交通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提升,我们已成为沪杭、苏甬双线的枢纽。为此,我们将充分利用海盐港区约41.6公里自然岸线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滨海地区开发建设。今年组织开展“临港产业启动年”活动,依托港口、经济腹地,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滨海房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先进、开放、绿色、休闲”为特征的临港产业。同时,我们重新调整体制机制,组建了县城市开发建设办公室,加快推进城市开发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味。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先进、开放、绿色、休闲”的城市特色定位,以县城武原镇为核心,以沿海一带为重点,合理配置各类生产生活要素,打造约12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为大桥新区乃至整个嘉兴滨海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2、作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北端桥头堡,海盐发展大桥经济有什么样新的规划或开发建设的思路?
面对新的形势,不断创新体制,加快推进新一轮创业浪潮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快滨海开发建设步伐,我们加强了对发展“大桥经济”,加快滨海开发的体制机制研究,进一步调整了海盐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把海盐港区与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湾大桥新区合并,使滨海开发形成了“以港促区、港区联动”发展的新开发建设模式。这种新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一是整合了人才。我们调整了开发区党政领导班子,专门配备一名副县长主持开发区工作,将一批实干事业心强的领导配备到开发区,加强了开发建设组织协调能力。二是整合了融资。海盐港区拥有着丰富的岸线资源,但缺乏经济腹地,而开发区有腹地资源,开发建设缺乏资金来源,将海盐港区与开发区合并,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对外融资能力。三是整合了规划。海盐港区与开发区合并,有利于开发区总体规划及大桥新区分区规划、海盐港区控制性详规、海盐县海河联运规划的统一,促进海盐港区与开发区的一体化建设。
3、海盐作为一个新兴的滨海新城,有自己的旅游资源优势,海盐如何利用滨海优势,结合大桥资源来发展旅游业?
海盐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在大桥通车后,我们将充分挖掘海盐“山、海、湖、岛、桥、城”这一独特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业。今年以来,我们以整合旅游资源为重点,调整完善了全县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整合我县的跨海大桥、武原城区、秦山核电、白塔山、南北湖五块旅游资源,按照“五位一体”的原则,进行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宣传,推出系列综合旅游产品,推进滨海旅游开发。突出南北湖的龙头带动作用,继续强化“山、海、湖”于一体的特色,彰显“文化、生态、湿地、滨海”的亮点,努力把南北湖打造成为以“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人居”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景区。
4、我们知道,何家桥线航道改造已经被列入省内河航道工程,目的是把海盐沿海码头与浙北内河航道网连接起来,实现海河联运。我们知道港口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请问海盐对于如何发挥港口优势有些什么措施和规划?
我们海盐港区是嘉兴港的三大港区之一,自然岸线约41.6公里,可供建设生产性码头的岸线约8.9公里,基中可供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的岸线约有5.4公里。同时,我们县内水路网络交织,四通八达,有各类航道37条,通航里程达到239公里航道密度达到47.18公里/百平方公里。这为我们发挥港口优势,发展海河联运提供了难得的资源禀赋。接下来,我们首先是做好规划,加快编制《海盐县海河联运港区规划》,对未来20内海盐港区的岸线利用和内陆腹地配套进行科学的规划,确保海河联运港区的有序开发建设。其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海盐东段围涂工程,拓宽发展的空间;加快何家桥线、六平申线和嘉于硖线的改造,完善内河航运网络。第三是强化以临港产业和港口为核心的物流发展战略,围绕何家桥物流园区和大桥新区物流园区等建设,统一建立港口战略联盟,实现港口和临港工业建设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一体化。
5、海盐作为一个新兴的滨海新城,即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北岸,又是嘉兴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请问,海盐在长三角的定位是什么?如何做好临港产业的发展?
海盐县委、县政府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审时度势,在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一城三地”的战略任务,即着力建设临港产业基地、文化休闲胜地、开放和谐福地,倾力打造经济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滨海新城。作为杭州湾跨海大新的“桥头堡”,杭州湾大桥新区将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设成为长三角港口群新港、环杭州湾产业带新区、嘉兴滨海新区新城。我们坚持港口建设与滨海腹地联动发展,加快海盐港区围涂工程建设,启动滨海大道(开发区段)建设,推进大桥新区和各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围绕建设临港产业基地的目标,开展“临港产业启动年”和“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注重招商选资,加快大项目引进,加快科技创新,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实施推动产、学、研联合,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临港工业及其延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转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