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产生
美国的现代期货交易于19世纪初最早出现于中西部地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期货市逐渐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走向成熟的历程。在这期间,芝加哥交易所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美国期货交易的出现,期货市场的发展和芝加哥地区的商业发展与谷物交易是分不开的。
1833年,芝加哥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落,但到1837年,由于商业的发展,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4000多人的小城镇。由于芝加哥背靠密执安湖,贴近中部平原,使它很快地成为重要的谷物集散地,大量的弄产品在买卖,也无固定的交易组织,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谷物交易的要求。到1848年,由82位谷物商发起、旨在促进芝加哥地区的谷物交易活动,为买卖双方提供见面、交换商品的场所而成立了芝加哥谷物交易所(Chicago Broad of Trader,简称CBOT),向交易者提供会员制的组织形式,完善了现货市场。
然而,由于谷物等弄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加之交通不便,集散困难,因此使当时的这种现货交易面临着两大难以克服的困难,即产品供求季节性脱节,供需的季节性矛盾尖锐及交通不便,谷物很难进出,加之仓储能力很弱,这种局面,阻碍了交易的扩大,于是远期的交货合约形式应运而生。当地商人在初冬购进谷物的同时,利用远期合约的形式,到芝加哥把刚购入的谷物抛售出手。这种远期合约迅速发展,成为常用的谷物交易方式,逐渐走向了制度化。1863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用法规形式对此加以了确认。
但是远期合约仍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主要有,从合约鉴订到实物交付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此间,交易双方都承担交易风险;这种交易未对商品的质量和交货期限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易于引起纠纷与违约现象。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又通过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标准化协议的制度,以克服远期合约对商品质量以交货方式规定不明之不足,同年,该交易所又采用了保证金制,以减少纠纷违约所带来的诸多不便。而就在这时,一些拥有雄厚实力的非谷物商人,通过买卖期货合约,介入期货交易之中,至此,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期货市场芝加哥交易所便初步形成了。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发展
芝加哥交易所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农产品交易,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金融期货市场,其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包括交易商品的种类、交易所组织结构与管理、交易程序、交易技术等各个方面。它的发展和美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联。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货交易得到较大的发展,随着交易量的增加,交易品种的扩大,买卖双方像先前那样直接交易已不大可能,交易跟踪十分困难,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估算应付金额也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期货交易的结算系统即期货交易结算所。结算所最先产生于美国明尼阿波尼期谷物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很快就采用了它。与此同时,美国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制度走向规范化和全面化,这使得美国的期货市场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20世纪以来,美国的期货交易不断扩展,期货市场不断扩大,新的交易所不断出现,交易商品大量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注重于交易的国际化与交易时的延长这两方面的发展。这也是在经济的国际化和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性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各大型交易所的共同做法。1984年,芝加哥交易所首次和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联网,1987年,该所又开设了期货交易史上的第一个晚场交易,连同芝加哥交易所交易商品的结构转变,都是该交易所近年来有较大发展的反映。
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组织形式
芝加哥交易所和其他的交易所一样,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由会员联合组成,有关法律限定了交易所会员的数量,它的全体会员参加所组成的会员大会是其最高的权力机构,决定交易所的各种基本准则,制定公布各项交易规则。
芝加哥交易所的董事会由会员大会以选举的方式而产生,它是交易所的最高管理机构和会员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会员大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全权处理交易所的日常事务。董事会设有各专门的委员会,其中以会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交易行为管理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最为重要,此外,芝加哥交易所还设有为处理交易所日常行政事务的各种行政机构。
作为专门对每日在交易所形成的交易进行结算并提供担保的机构,结算所也是芝加哥交易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算所由结算所会组成,而结算所会员又来自部分商业信誉良好。财力雄厚的交易所会员。
芝加哥交易所是现今世界最大的期货交易所,它是一个具有公司特点的会员协会。芝加哥交易所现有会员3490人,其中正式会员1402人,准会员681人,候补会员9人,会员可以参与的期货交易范围需随他们所拥有的身份而定。从会员的构成来看,包括独立交易商、生产商、谷物加工商、出口商、经纪行代表、银行和投资银行等。该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可以出售,而且价格随交易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
芝加哥交易所的常设机构董事会,现由24名董事组成,是交易所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下设50多个正式会员组织的会员委员会,他们都分别对董事会负责,协助董事会实施有关期货交易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提出有关建议,同时还负责为各阶段交易活动制定政策和监督管理措施等工作。
董事会构成: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15名正式会员董事,3名联合会员董事,3名非交易会员公众董事及交易所总裁。
理事机构官员:董事长、副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非交易所会员)。
交易下属委员:农业顾问、咨询、仲裁联合会员、业务经营、现货谷物、商品期权、计算机及通讯、教育及市场服务,执行、饲料谷物合约、财务、金融证券、交易场、场内经纪人、场内交易、场内主管人员、保证金,市场报告及行情、会员服务、会员资格、权利会员资格、金属、提名、公共关系,房地产、条件、大豆、豆粕、豆油、统计、股票指数、运输、仓储、衡器及监管、小麦。
交易所工作人员:600人。
执行官员: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执行副总裁,副总裁/秘书,副总裁//司库、副总裁(负责行政和计划、调查审计、经济分析、国际业务、教育及业场服务、场内业务、政府关系、情报信息系统、亚太办事处、人事、公共关系、房地产、特别律师、技术运用)首席律师、副总律师。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主要合约有:
农产品:2号黄玉米、2号黄大豆、蛋白质含量为44%的大豆粕、大豆油、2号软红冬小麦、2号硬红冬小麦、2号北方黑春小麦、1号北方春小麦的期货与期权合约、2号和1号燕麦的期货合约。
贵金属:1公斤,100金衡盎司黄金期货合约,5000盎司白银期货合约,1000盎司白银期货和期权合约。
金融工具:主要市场指数期货合约,抵押证券期货和期权合约,市政债券指数期货和期权合约,30天期利率期货合约,5年期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10年期中期国库券期货和期权合约,长期国库券期货和期权合约。
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管理
对交易所的管理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政府对交易所的管理、期货行业对交易所的管理以及期货交易所的自我管理。交易所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交易所的组织建设与职能设定,交易所的行政管理、交易所对会员的管理、交易所对经纪公司的管理、交易所对结算所的管理及交易所对交易规则的管理。
芝加哥交易所的自我管理系统包括:交易所董事会,管理交易所的重大经营方针与决策;交易所各专业委员会,管理交易场所、业务经营活动,实施执行多项规章制度;交易所的具体职能部分,从事具体的期货交易的运行。可见,芝加哥交易所和大多数美国其它交易所一样,通而三级监管体系,从而建立了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的有效可行的期货市场管理体系,保证了交易所运转的有序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