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9日讯
昨天,金华磐安县新渥镇金山村的农民陈红星开着别克车前往周边的3个来料加工分点给1000多名从事来料加工的农民发放加工费。而在5年前,陈红星还是一个靠开拖拉机养家糊口的农民。
陈红星说,2002年,周边来料加工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听说从事这一行业效益不错,便前往义乌小商品市场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联系业务。几经努力,陈红星现在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来料加工经纪人,业务范围遍及磐安的冷水镇、仁川镇以及永康、缙云等地,每个月要为1000多名从事来料加工的农民发放加工费10多万元。
目前,包括像陈红星这样的经纪人在内,金华磐安全县来料加工从业人员已连续3年稳定在3万人左右,约占全县人口的15%,占农村劳动力的35%。2006年全县共发放加工费1.03亿元,农民人均增收600多元。来料加工业已经成为磐安农民就业的新岗位、致富的新门路和创业的新途径。
据介绍,磐安的来料加工业最早始于1995年。当年,玉山镇妇女周爱珠从义乌市场承接了首批头花加工业务,成为该县首位来料加工经纪人。这种不离土不离乡、不占地不建房、无贷款无污染、就凭一双手干的新兴产业,很快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激励,当地妇女纷纷走上了来料加工的道路。不到一年时间,从业人员达到5400多人,全镇一半以上劳动力从事来料加工,业务遍及每个村。
磐安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抓住义乌挂钩帮扶磐安的有利时机,利用义乌“世界超市”的辐射功能,实施“百摊扶百户、百户联万家”工程,明确提出“甘当周边市场配角,做大来料加工业务”,主动接轨义乌市场,有力推动了来料加工走上发展“快车道”。如今,来料加工已在全县20个乡镇352个行政村遍地开花,形成了玉山头花、冷水织带、新渥草编、大盘车木、双溪相框、双峰宫灯,以及维新、盘峰竹衣夹为主的块状加工特色,初步形成了对接义乌等市场的来料加工、本地龙头企业扩散的来料加工以及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的家庭手工加工三足鼎立、共同发展的格局。
如今,在政府部门的引导扶持下,该县来料加工业又从分散加工向集中发展转变,从千家万户向基地集聚转变,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从经纪型向生产型转变。有50多名经纪人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办起了个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