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
从西子湖畔到北仑海港,从平原水乡到浙西山区,这是7000年传承,文明的故乡;这是万亿GDP跨越,神奇的土地。十六大以来,浙江生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辉煌画卷徐徐展开:“八八战略”推动跨越,平安浙江以人为本,文化大省走在前列,法治浙江健康有序—回眸过去的5年,浙江人有理由自豪;展望未来,浙江人更充满了期待。从“资源小省”到“万亿富省”,浙江正把自身拉入到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浙江新辉煌-经济篇
这是一个不断突破的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八八战略”,推动经济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15649亿元,5年年均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31684元,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1298亿元,年均增长2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 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7.9%。
5年间,“成长的烦恼”与“转型的阵痛”交织,浙江经济列车行驶得更加稳健快速。
模式转型:凤凰涅,腾笼换鸟
位于慈溪经济开发区的一家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面临搬迁。“主要是对周边的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开发区管委会的负责人表示,医药、化工行业等污染较严重的企业现在已经被拒之门外。从引资到选资,开发区正在经历成立以来最深刻的转型。
进入新世纪,要素制约成为浙江经济的“成长烦恼”,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面对瓶颈,浙江作出了新的选择:把宏观调控和资源环境瓶颈当作“倒逼”机制,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笼子’换上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让‘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引领浙江经济。”于是,浙江提出用“高效生态”改造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作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品牌大省”的战略部署。
与此同时,农业初步实现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跃升。全省涌现出1023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30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100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2006年,全省农业增加值为923亿元,比2001年增长17 .4%。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以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临港产业为目标,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主要发展平台,全省逐步形成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
5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民企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立足点,由此掀起了一股“创牌”、“护牌”热潮。如今,全省已涌现109件中国驰名商标、195个中国名牌产品,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品牌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
伴随着产品含金量的提升,产业的“价值”也更高。数据显示,200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是2001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4%。2002年以来的5年间,全省共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万余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达92 29亿元,平均每年以21.6%的速度持续增长。浙江,正在从“浙江制造”走向“浙江创造”。
十六大以来,浙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5%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等4项最能反映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国有经济同样风光无限。到2006年底,省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资产总额达到2700亿元。
空间拓展: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2003年,吉奥集团将总部从上海搬回台州。往返之间,吉奥见证了浙江经济不断突破区域限制,外扩、整合、提升的进程。
从一个落后的农业贫困小县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日用商品贸易市场,开放是“义乌现象”的最好注解。
数据显示,目前有400多万浙商在全国各地投资累计约5320亿元,创办企业约9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浙江还在116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1974个项目,境外投资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一。同时,71家全球500强公司在浙江投资兴办了188家外商投资企业。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开拓市场、配置资源,既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浙江作出的重大战略。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几年来,区域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都已取得积极成效。通过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浙江的资金、人才和体制机制优势与当地的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了互利共赢。
“外贸引擎”空前强劲,从2002年到2006年,全省进出口额分别年均增长33.5%和34.4%,出口规模居全国第四位。机电产品、高新产品出口近年来更是高速增长,并首次占据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
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区域互动
为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2003年,浙江制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和农民健康”,“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等工程,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和辐射。
蔬菜绿了、茶叶飘香了……“产业扶贫”使欠发达地区的一片片山地、丘陵变得五彩缤纷,新增的100多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成了当地农民的“聚宝盆”。在全省重点扶持的211个欠发达乡镇,来料加工业红红火火。将欠发达地区培育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支持其建设特色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观光胜地,成了浙江的一条重要经验。
“山海协作”渐入佳境,“百亿帮扶致富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如火如荼。近年来,衢州、舟山、丽水财政收入的增幅均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