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6日讯
杭州市现有进城务工子女学校47所,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人数达14.17万余人,有90%的公办学校接纳了近9.68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的70%……杭州在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上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昨天,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为期2天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中,杭州副市长陈小平坦陈:“近年来,我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逐年快速增长,加重了杭州义务教育的负担。从2007年秋季开始取消借读费,杭州各级政府义务教育投入成倍增加,各区、县(市)财政面临较大压力。”
据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杭州市累计安排免费补助资金3亿元,免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补助资金5000多万元;2008年-2010年,杭州市还将安排免杂费补助资金4.5亿元,免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补助资金6亿元。
从明年春季开始,杭州5县(市)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逐步免收课本费和作业本费;2010年春季开始,杭州市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免收杂费(含信息技术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免费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及国有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同步同标准实施。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逐步免收各项费用后,虽然财政性教育投入保障了基本水平,但无法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因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和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以2006年度杭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为例:最高的滨江区小学生为969元/学生年;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较低,桐庐县小学生仅为301元/学生年。
而另一方面,杭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年收入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尚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取消学校困难班和节假日各类兴趣补习班后,教师的实际收入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为此,政府也想了一些办法,一方面规范了中小学教师的津(补)贴项目,中小学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考核奖、同城待遇等合理收入逐步纳入区、县(市)级财政保证。从今年秋季开始,实施取消困难班费后,杭州市区一学期共安排困难班管理费约1300万元,主要用于教师对学生困难班管理的劳动津贴。
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逐步免费的基础上,将教职工工资、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贫困学生资助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缩小教师和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