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好不容易拿到了准购证
他们缘何放弃选房资格?
2004年之后,随着杭州楼市的一路走高,经济适用房逐渐成为抢手的稀缺资源。每次公开申购都会格外火爆。而在火爆的背后,综合前23次经济适用房选房的数据,记者却意外地发现,杭州的经济适用房销售近几年来每年总会有近千套房源“无人认领”。
以2004年11月第十三次经济适用房销售为例,经初审合格后的准购证名单约有1400多人,第一批房源为1452套。但是在第一次预登记结束后,前来登记的人远少于推出的房源,有关部门临时又追加了1200张名单,允许购买的人数追加到了2600人左右。但最后,仍只有800多人参加了意向登记,而最终只有715户购买了经济适用房。在接下来的第十四次经济适用房销售中,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经初审合格的名单有2400多个,随之推出的房源有2415套,但最后预登记的人仅为1556个。而在最近一次,今年7月第二十三次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中,初审合格的3500多人,最终还是有500多人放弃了购买。
一方面,数万人伸长了脖子盼着选房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不断有人放弃等了两三年好不容易得到的选房资格,这又是为什么?
为此记者走访了多位之前参与过选房的市民,据调查,杭州这几年来经济适用房出现的无人购买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经济适用房距离市区太远,附近配套并没有跟上。居住者买房的成本虽较低,但入住后的综合生活成本却要大幅增加。比如九堡蓝桥名苑、祥符镇长青嘉苑等,距杭州市区一般都有15公里至20公里的路程。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都是偏低收入市民,不可能购置家用汽车,多数人又都在市区就业,目前公共交通设施不足,上下班要跑这么远的路,多花钱不方便。同时,各种配套设施也缺乏,更助长了综合生活成本的大幅增加。
二是房子户型设计过小。当初建造经济适用房时,考虑到申购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差,大部分经济适用房的面积被限定在中小套60平方米左右,但这却偏偏违背了这类困难户改善居住条件的基本愿望。如“都市水乡”小区推出的552套房子,每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虽比申请人现居旧房大十几个平方米,但因是小高层,去掉公摊面积,新旧房子的实用面积就差不多了,一直得不到认可。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认为小户型已不符合家庭的需求。德胜新村的章金有曾经是杭钢的技修工,现已内退,老伴也已退休,27岁的儿子目前没固定工作,一家三口就住在建筑面积只有47.47平方米的房子里。在他心目中,一套七八十平米左右的房子才能满足他的大房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