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变的“含金量”
暂住证改为居住证,表述上的一字之变,其内涵却有本质不同。
首先是工作生活方面的实惠。浙江推行的居住证,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浙江省居住地的一个身份证明。根据新近发布的《浙江省居住证申领办法(征求意见稿)》,居住证将与社保、就业、教育、居住等挂钩,使持证者享受与同城市民一样的服务,而且还在劳动就业、务工经商、医疗保险、子女就业、租赁房屋、购车购房等方面享受与浙江省内市民一样的优惠政策。
除此之外,从“暂住证”到“居住证”,这一字之变更让很多外来人员有了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来自江西的陈斯晌说,以前拿着暂住证,难以和本地人享有同样的公共资源,这让不少外来人员有种身处异乡的漂泊感。现在有了居住证,就成了嘉兴的新居民了。陈斯晌说,他和爱人都在新埭一箱包厂工作,两个人每月相加有5000元左右的工资。去年他小孩读一年级,他交了200元的借读费。这200元不算多,他们交得起,但却加深了“我们是外地人”的心里烙印。从明年开始,这200元不用交了,感到心里特爽。
观点辑录
陈德荣(中共嘉兴市委书记):在对待外来人员问题上,我认为政府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怪圈,不能仅把大量外来人员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廉价劳动力,甚至放大其在治安、管理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而应肯定外来人员所做的贡献和积极的一面。要通过体制改革,让外来人员在城市享有公平的发展权利,使他们在这里稳定地居住、创业、投资、消费,与本地居民相互融合,共建美好家园,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方面的财政投入,不应简单地认为是政府的支出,而应看作是着眼长远的投资。
孙贤龙(中共平湖市委书记):既要看到新居民是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者,更要看到他们也是和谐社会成果的共同享有者。因此,平湖要以平等的原则,营造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留住愿意留在平湖的新居民,让他们在建设平湖的过程中,享受到在平湖生活的快乐。
记者手记:新政一小步人本一大步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一字之变,转变的不仅是身份。
曾几何时,打工仔、外来妹等,这些带有强烈地域性的称呼让外来人员既感辛酸又感无奈,在不得不接受这些称呼的同时,他们缺乏一种归属感。
据说,古罗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座巅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建立城邦开始,罗马城的建设者们特意挖掘了一条巨大的壕沟,要求罗马城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往壕沟里扔一把泥土。这泥土必须是从家乡带来的。那些千里迢迢、死里逃生的人,在将泥土洒到这里的时候,由此也将罗马与故土放到了相等重要的地方。透过这样一个小的细节,就不难发现,一个有抱负的城市是不需要暂住证的。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具有城市户籍的人才是城市的主人,而没有城市户籍的人,哪怕在城市居住了多长时间都是外来人口,他们不但被排斥在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一切城市福利和公共服务之外,而且还是城市防范的对象,他们必须领有暂住证件,以便治安管理机关随时检查。然而,一个外来人,他们同样在城市里工作,他们居住在这座城市里面,他们也照章纳税,他们对于城市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一个城市对待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城市文明与和谐的程度。因为在市场经济下,一个城市不但不可能拒绝人员的流动,而且经济发展靠的就是大量的人才流动和物质流动。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外来人口,那就无法体现城市文明与和谐,也无法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浙江将暂住证改为居住证,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使得外来人口与具有城市户籍的人具有了相对平等的地位;其次,它也让外来人口与具有城市户籍的人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让他们对城市更加认同,更具有归属感。
因此,浙江此次的“暂”改“居”,是实实在在的权利生态,也即通过“居住证”激活了以前在暂住证制度中被有意无意封存的各项平等公民权利,可谓是“语言的一小步,人本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