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暗访”就业市场,是否增加了企业的招聘成本,挤占了有限的应聘资源,甚至干扰了已趋饱和的就业市场?
“国美电器”杭州分公司的人事部工作人员就认为此举没有必要:“我们企业招聘应届生,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而个人的素质需要长期积累,不是传授一些技巧就可以解决的。”
合众人寿浙江分公司的胡经理也不赞成这种做法:“企业招聘人才是有诚意的,这样的体验浪费了企业招聘的精力和时间。过来人的经验的确有借鉴的价值,但最好是请一些成功应聘的学长来介绍经验,而不必要辅导员亲身体验。”
另一方面,辅导员吴老师称:“企业在招聘时对于毁约的情况是有准备的,通常都会提高通知录取的比率,所以不会影响企业最终的招聘结果。”
谢志远则要求辅导员最好事先和单位说明身份和目的,请单位按照正常的招聘流程应聘,以避免影响企业招聘,但显然这会使体验的效果大打折扣。
毕业生认为这是在抢饭碗
“认真了解企业的文化、用人理念及所应聘的岗位有关信息,做好前期准备,知己知彼。”
“大学时要积极参与校园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应聘时让企业了解你胜任岗位的理由,减少工作经验的门槛。”
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日前召开的就业体验论坛上,辅导员们总结了自己应聘的数条“真经”。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把这些“真经”一一记下来,然而也有学生并不领情。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何说:“进面试的比例本来就不高,辅导员去应聘显然会抢了求职同学的机会,而且这种‘真经’,对学生来说还是纸上谈兵,不如自己去应聘的感受来得强烈。”
而另一位毕业生小朱认为,学校要做好的是宏观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辅导员直接进入就业市场有些越俎代庖。
据悉,瓯江学院也考虑到这一点,打算把以后就业体验的时间调整到暑假,一方面不会影响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也避免“抢饭碗”的嫌疑。
另外,如果去应聘的辅导员面对企业的好工作心动了,干脆跳槽,学校怎么办?面对这种可能弄假成真的情况,谢志远很开明地表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允许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