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7日讯
良渚古城墙发现后,考古学家一直想搞清楚一个问题———良渚古城到底距今多少年?昨天,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良渚考古站特意请来我国C-14测定技术的专家仇士华老教授,到古城现场取样。
良渚考古站站长刘斌说,良渚古城墙旁,曾发现过一些陶器,经鉴定,为良渚文化晚期的产物,这说明在良渚文化晚期,古城墙还在使用当中。但良渚文化的中期,甚至早期,古城墙是否有在使用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取一些考古现场的有机物遗物进行C-14测定。
这之前,他们已请过北京大学的专家取样进行C-14测定,结果还未出来;这次再请来仇老,是想把结果做得更准确些。
昨天,仇老分别在北城墙和东城墙护城河里的垃圾堆里取样———这些垃圾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量不多,混在护城河的淤泥里,是以前良渚人倒掉的。
考古界利用C-14测年技术,已测出了很多古老的年代。譬如,前几年技术人员就用西周墓葬里的有机物,测出西周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040年至公元前750年。
仇老和北京大学利用C-14技术对良渚古城的存在年代进行测定的结果,大约到春节后揭晓。-考古小知识C-14测定C-14测年代,最早由美国化学家威廉·利比发明,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1952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率先把它引入。1956年,一对年轻夫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C-14测年实验室,这对夫妇就是仇老和他的夫人蔡莲珍。
自然界中存在着3种碳的同位素,分别用C-12、C-13、C-14来表示,前二者是稳定同位素,C-14则有放射性,它在大气中与氧结合成分子,一起参与自然界的碳交换运动———
C-14先由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贮存在植物中,人和动物食用植物后,又存留到人和动物体内。生物存活期间,不断从大气中获取这种放射性碳,死后就停止吸收,存留体内的放射性碳也不断减少;大约在5730年间,它的含量可衰减一半,因此,物理学家将5730年称为“半衰期”。
所以,只要用仪器测出树木、谷物、人骨、兽骨等生物遗骸中现有的C-14含量,再与它原始的C-14水平相比,就可以推算出它们在多少年前死亡,进而可以推断与它们共存的遗存(诸如建筑遗址、墓葬或其他遗物)距今有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