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4日讯
本月(1月)下旬,浙江德清到杭州的跨城市公交线路即将试运行,从德清市区到杭州市中心的武林门,沿途停靠7站,被两地老百姓称为真正的“同城效应”。“今后两三年内,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市类似的公交线将越来越多”,杭州市政府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信息调研处处长周华告诉记者。目前,杭嘉湖绍四市政府正着力推动杭州都市圈加快融合,杭州都市圈将以崭新的姿态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专家、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对此颇为关注。他说,去年《南京都市圈5年建设规划》出台,最近杭州都市圈又全面启动政府层面的合作,宁波也在统筹区域发展。种种迹象表明,如果说长三角第一波融合发展是以上海带动为主的话,那么第二波融合将形成“一主多次”共同推动都市圈发展的新格局。
破壁垒大开绿灯
50公里路程,看似简单的一条线路,操作起来却很复杂。公交和长途分属不同企业、不同管理部门,加上不同行政区域,线路确定、站点设置、利益分配众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正因为这样,长三角城际公交“千呼万唤出不来”,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条线路。此次杭州德清城际公交项目却进展得比较顺利:杭州市政府去年两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之后杭州公交、杭州长运和湖州长运三方很快签约成立杭德公交客运有限公司;浙江省运管局、杭州市城管办、交警等相关手续的行政审批部门也是“一路绿灯”。
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说,这并不是“特事特办”。2006年5月,杭、嘉、湖、绍四市达成共识:都市圈发展首先必须破除行政区划壁垒,探索新的合作机制。上个月中旬,四城市合作办主任会议在杭州召开。杭州市合作办副主任徐文霞透露:杭州都市圈合作将建立市长联席会议、秘书长会议、合作办主任会议三层次的协调机制,下设跨区域专业委员会,初步将建立5个试点委员会,分别是规划、交通、旅游、环保、产业。这些委员会由来自省、部门、各城市、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具有相对独立的建议权、决定权、实施权和监督权。也就是说,跨区域委员会建议的合作项目一旦在秘书长会议上确定下来,这些专业委员会就将全权负责该项目的规划、设计、经费筹措、人员安排、监督考核等,各城市有关部门就应按照委员会的要求执行。“这是一个突破”,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说,以往区域合作最大的障碍就是地方利益、部门扯皮,而这种机制能够有效推动一个区域合作项目顺利地进行。
行业协会唱大戏
诸大建说,专业委员会固然能推动项目进展,但区域合作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政府痕迹太重”。
对此,周华介绍说,第一次四市市长会议上就决定,“政府引导不主导”,政府主要做的是公共基础设施,比如交通通信、规划引导、平台建设,比如共同的宣传平台,把杭州都市圈品牌打响,初步考虑“四湖联动”———杭州有西湖,湖州有太湖、嘉兴有南北湖、绍兴有镜湖,它们分别有各自的文化特色,整合起来一起营销,效果不是很好吗?另外,还有内部平台的整合,四市分别有西博会、湖笔文化节、纺织品博览会、国际观潮节等重大活动,何不在西博会里设个“绍兴周”,湖笔文化节里设个“海宁日”呢?徐文霞说,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搭建统一的政策平台,消除地方保护藩篱,给要素流动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将着力加快六个统一市场建设:分别是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产权市场和市场信息平台。
政府搭台,谁来唱戏呢?佟桂莉介绍说,由跨区域的行业协会来唱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企业为追求和维护共同利益而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区域性行业协会体现了区域性社会的自主组织和自治原则,提供了一种非行政的社会管理手段,这是单个城市政府的行政力量难以协调的。以杭州为核心的电子、软件行业协会,以湖州为核心的丝绸工业协会、以绍兴为核心的纺织工业协会等、以嘉兴为核心的建材工业协会都有很好的基础。
多极化风生水起
德清杭州医保卡互通,海宁开发区吸引大批杭资企业入驻,湖州与浙江大学全面共建新农村项目……陈建军说,杭州都市圈有很好的区域合作发展基础,既有内在经济要素流动的动力,目前政府协调项目带动的动力也已具备。诸大建对杭州都市圈发展也颇为看好,他认为,杭州都市圈纳入我国都市圈“第一梯队”是很有希望的,原因有二:一是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机制灵活,观念超前;二是各城市特色鲜明,互补性强,民间文化相亲相融。
专家认为,都市圈发展关键是定位要明确,必须放在整个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大局中考虑。放眼世界,五大城市群中排在首位的美国“波士华”城市群是由几个不同功能的都市圈构成:纽约都市圈着重港口、金融,波士顿都市圈着重科技、高校,费城都市圈工业制造发达,华盛顿都市圈则是政治文化中心。杭州都市圈定位在哪儿?诸大建分析,杭州都市圈以生态、休闲、观光为整体特色,与南京都市圈高校、科技特点,宁波都市圈港口、重工业特点形成了鲜明的错位,今后发展的定位应该着重于旅游、现代服务业。
“都市圈”发展在长三角风生水起。2006年出台的《南京都市圈五年建设规划纲要》中,“十一五”期间要建设的6条城际铁路、4条过江通道、5条高速公路,将使南京、扬州、镇江、淮安、马鞍山、巢湖、滁州、芜湖8市互联互通,8城市通用的IC卡项目也正在逐步推进。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统筹发展成为宁波都市圈已打响区域发展第一炮,城际快速通道、姚江引水工程、余慈职业教育中心等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加上2009年将通车的杭州湾大桥带来的集聚效应,宁波已将余慈地区定位为宁波都市圈之“北极”。
诸大建说,都市圈能够为长三角区域发展提供动力,世界几大城市群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有限,仅靠一极整合整个区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都市圈的发育成型。经过10年-15年的发育,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发育成型,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又能上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