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知识和经验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陈云峰
2006年,毕业3年的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2003届学生陈云峰,抓住时机,投资40万元,创办了杭州盛邦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大胆地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公司主要开展人才招聘、培训等专业化人事服务。目前员工10余人,发展势头不错。
一提到陈云峰,教过他的老师啧啧称赞,“这孩子很好学。”老师说,学院为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开设好多配套的选修课程,如《推销技能训练》、《创业学》等,需要进行推销技能、营销策划和为期八周的专业顶岗实习。每次上课,总能看到陈云峰坐在前面几排,认真记笔记。实习前,小陈总是预先“做足功课”。他的实习报告,看得出他花了很多心思。
在许多同学的眼里,陈云峰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性格随和、做事公平、稳重仗义,同学们都称呼他“老大哥”。一直都担任系学生会主席一职,四次获得学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三次获得学院奖学金。毕业后就职于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先后在档案管理部、人事代理部、就业指导部工作,仅一年多时间,就从一名普通员工升任副部长。工作之余,小陈始终不忘在忙碌中挤时间阅读书籍,勤于练笔。2年时间就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在报纸杂志等媒介发表专业文章百余篇。3年前,小陈还在为就业问题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而在3年后,身为专业人员的他负责高校就业指导,已被省内各高校邀请,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百余场。
与市场亲密接触的这两年,陈云峰感受颇深。刚毕业时,创业时机不成熟,就先给别人打工。把公司让我做的事情做好,从成功人士那里学到一些优点,听取好的建议,提高自己的能力,逐步就明确创业的方向了。在公司里踏踏实实干了3年,虽然是打工,实际上是公司在给你“缴”学费。他说,创业者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在不同的平台学习、积累经验,这是任何人夺不走的,只有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你的创业能力才更高,才更有把握。这也是在创业。因为是在积累自己的能力,积累自己的资源。
“在学校生物技术岗位模拟工作室中工作,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夏方正
这几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大三学生夏方正非常忙碌。接不完的电话,熟悉的来找他要植物克隆技术产品——手机挂件和微型盆景,不熟悉的慕名而来向他咨询植物克隆技术问题,不知道的人会以为小夏是某高科技公司的研发人员。事实上,小夏和他的合作团队都是杭职院化工系的在校学生,都是生物技术岗位模拟室的成员。
不久前,浙江省首次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组织举办的“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吸引了省内37所高职高专院校前来参赛。此次大赛中,杭职院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夏方正等人递交的“生灵物语创业计划书”,一举获得特等奖以及大赛唯一的“最佳创意奖”两项殊荣。杭职院内,上至学院院长,下至普通同学,都知道了夏方正他们及让他们小有名气的植物克隆技术产品——手机挂件和微型盆景。
也难怪,在一种特定的培养基里,放入植物的任意部位,长出一株一模一样的植物。这种像指甲盖大小的绿色植物,装在瓶子里翠绿欲滴,在培养基里能生长六个月,能当成手机挂件带在身边……这么好看好玩的“瓶景”创业项目,连评委也啧啧称奇。而这些小挂件,都是夏方正他们亲手“养大”的。评委赞叹说,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创业计划离生产实际很近,参赛作品就可以直接拿来创业。确实,夏方正他们也计划着把产品投入市场,目前正接受预订,很受欢迎。
“在生物技术岗位模拟工作室中工作,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小夏好几次提到了岗位模拟工作室。一开始,夏方正感觉新鲜报名加入了田晖老师的工作室。没想到,越做越有兴趣。“光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有点流于形式和表面,而在工作室,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亲自尝试。”配备营养液——对培植的植物进行消毒(使其达到无菌状态)——转接,这一过程都是在实验室培养瓶里完成的。
整整一年,他们都跟着老师做“植物克隆”,书本上花几分钟就明白的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却没那么简单快速。“在做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我们会试着用各种方法来解决。当一个又一个的困惑有了答案时,每个人都很有成就感。”小夏说,一件件精致的手机挂件玻璃瓶,里面生长着绿色的小植物,当看到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