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2日讯
“进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很多代表和委员感叹,今年的政府报告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是抓住了浙江的“精气神”,浙江省作为一个资源小省,如何能在下一个30年中继续率先发展,唯有“创新”。
创新的道路不只一条,但是每一条路都是凝聚着浙江人的一种风尚,一种精神。
2007年12月28日,“舟远渔201”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钓船在舟山沈家门中心渔港起航,开赴中南太平洋进行为期3年的海上作业。据了解,这是舟山市第二艘自行设计建造的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钓船。
由管理到服务——地方政府的体制创新
2006年1月14日,北京。
在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颁奖大会上,有一个涉及教育制度改革的入围项目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的“教育券制度”。
2001年5月,在长兴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兴县教育局制定了《关于教育券使用办法的通知》,开启了国内教育券制度的先河,一时反响热烈。
所谓“教育券”,是由财政部门印制,上面注明政府资助贫困学生的姓名、具体金额和使用时限。“教育券”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发给困难学生,而学生将“教育券”交给学校充抵学杂费等有关费用,学校再向同级财政或教育部门兑现教育券面值金额而获得资金。
长兴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券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把政府财政对教育的补助直接发放到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手里,而且只能用于接受教育。截至2005年底,长兴县教育局共发放25261张教育券,资金达737.3万元,享受教育券的学生占全县学生总人数的7%。
2005年下半年,“贫困助学教育券制度”在全省推广,享受此种教育券的学生占全省学生总人数的5%。目前这项制度正在全力推进之中。
“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具有的明显特征就是公益性非常强”,一位人大代表表示,这样的政府服务的理念创新在浙江大地上所在多有,比如温岭的民主恳谈制已经实行很长时间了。种种政府创新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就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翻阅《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提到“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我们相信,这种政府层面上的服务体制创新会越来越多。
由仿造到原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江自主创新目标和任务:“要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人才,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一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为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打下坚实基础。”
这个目标的提出,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浙江有数不清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他们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2006年,新昌制药厂接到了来自美国、韩国两家制药厂购买万古霉素原料的大订单。该厂研究院院长叶伟东高兴地说:以前,这种原料只有国外能生产,我们得看人家的“脸色”;如今,我们自主研发的万古霉素原料,含量比美国公司高3%,而价格仅为他们的一半,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转到我们这边了!
新昌制药厂是我国较早生产合成维生素E的企业,但主要原料三甲酚及其价格,却被几个国外大公司控制。新昌制药厂组织科技人员研发,硬是将三甲酚搞了出来。国外大公司将三甲酚的价格从每公斤7美元降至3.5美元,试图通过低价击败新昌制药厂。该厂又通过研发将生产成本降到每公斤2.5美元以下。从此,新昌制药厂争来了维生素E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并占领了40%以上的欧洲市场。
从仿造到自主研发到争得国际话语权,这样的技术突围带来的市场突围的故事有很多个版本。比如,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的嘉兴振申绝热材料厂生产的泡沫玻璃一举打破了美国人的技术垄断。它的3次技改竟然惊动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引来这家大企业的国际部销售经理3次登门拜访。
再比如,宁波贝发集团是一家专业制笔企业,从2002年至今,平均每三天就诞生一项专利。公司在全球已申请570多项专利,有450多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专利有18项,并且在72个国家注册了商标,“贝发”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起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庞大产品体系。
省人大代表、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感慨地说,浙江的民营经济要实现新跨越,就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路径,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突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把“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跨越,把知识转化为产权。
创新带动创业——浙江人的行为创新
如果说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有其明显的创新路径,那么对无数有志于创业的浙江人来说,创新正在内化为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来自于政府的频频引导,来自于不因循、不守旧的浙江精神。
2006年3月20日至21日,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在杭州召开,吹响了自主创新的号角。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带动创业的热潮。
即将从浙江林学院毕业的浙江省首批农民大学生们,最近正忙着赶做他们那份特殊的“毕业论文”——写份有可行性的回乡创业策划书。来自温州泰顺的郑月先是即将毕业的84名农民大学生之一。这几天,郑月先一直忙着在老家的山上采集植物标本,为正在策划的创业项目——苦丁茶的开发作准备。
“和其他同学一样,这段时间我在家里边实习边调研农业生产发展情况,为撰写回乡创业项目策划书做准备。”郑月先说。
创业成功的贺燕萍成了2007“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新闻人物。与她一起站在领奖台上的有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农村致富带头人、各行各业年轻的创业创新的佼佼者,他们用自己创新的勇气创业的热情,诠释了“行行出状元”的风采。
“创新是灵魂,是动力,离开了创新的所谓创业,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创业,必须从创新的角度来进行新一轮的创业,高起点、低门槛、全方位开拓创业领域。”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委员建议要树立创新理念,走出一条以创新提升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路子。
报告指出,“发扬浙江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赋予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创业创新的活力。”“要引导新知识青年创业,鼓励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利用所学知识,创办投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可以预见的将来,浙江将在创新创业大潮的裹挟下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