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的一朵小花,没人关注,没人欣赏,更没人恭维。她不属于园子里的花草,供人观赏;也不属于花盆中的另类,享受温暖。
她属于自然。干冷的高原风吹过,一丛丛的小花,倔强地抬起头。
格桑花在风中摇曳。她的后面,是一片多彩的世界,藏族的世界。
——节选自“布达拉格桑花”博客
朱海平,浙江警察学院基础部文化教研室主任,2007年8月接受国家公安部的任命,援藏一年。“美丽的布达拉格桑花”是他为自己博客取的名字。
原以为此次采访将借助网络完成,却没想到这段时间恰逢西藏学校放寒假,朱海平已回到杭州,要等年后才再次进藏。于是,就有了这次面对面聆听他讲述援藏生活的机会。
到他家时,电脑打开着,朱海平正在看博友给自己的留言。
斯斯文文,很健谈,这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写博客成了援藏生活的重要部分
前几年西藏那边的警校刚升格为专科学校,各方面还有待更好地完善,需要内地传授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些先进理念,并协助相应的教学和行政管理,这就是朱海平等全国11名老师被派往西藏的目的。
在浙江警察学院时,他主攻的是法律文书写作、警务谈判、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到了拉萨,他主要的任务是给学生们上课,协助有关部门的行政、教学管理工作,有时也为在职警察培训建言献策。“作息时间与内地不太一样。上午的上班时间是9点半到下午1点半左右,2点吃中饭;下午是3点半上班,吃晚饭则要等到8点左右。”因此,在艰苦的援藏工作的同时,他首先得以快速适应当地的时差、高原反应。
写博客,是在妻子的建议下开始的。原本只是想在教学之余为单调的生活增添几分色彩,写着写着,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博友开始关注自己这个远在西藏的杭州人,牵挂着自己的援藏生活。
朱海平说博客已然成了自己援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除了记录、总结援藏所见所闻所感外,还可以宣传西藏,宣传浙江”。
半年时间,点点体会汇成了67篇博文。没去过西藏的,只要看完他的文章,就能对西藏的整个风土人情有大致的了解;而正打算进藏旅游的朋友,更可以将他的博文作为出行指南。“援藏,既神秘又艰辛。十分感谢你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描述和切身体会。”不少博友留下了类似的感慨。
在拉萨上课常常要喘口气才能继续
在拉萨,神圣的布达拉宫,庄严的大昭寺,神秘的纳木错;在最艰苦的那曲地区,不长一棵树的“灰”山,零下二十几摄氏度下的寒风,极度的缺氧;当然还有西藏的江南——林芝地区,鲁朗的原始森林,美丽的错高湖,一切的一切,都给朱海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藏风景好,拿着照相机随便按快门,拍出来的都是美景。”在博客中,数百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
美是美,可缺氧是每一个到西藏的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第一天到拉萨,和其他人一样,朱海平就感觉到了腿麻、胸闷。缺氧最厉害的时候,感觉胸口特别闷,翻来覆去整晚睡不着觉。有同事经常吸氧,可他不敢试,怕有依赖。“在那儿上课,喘会儿气再讲,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曾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从内地乘飞机到拉萨机场,感觉身体不适,直接被送往医院,住了三四天院后,就飞回了内地。“我们戏称为打飞的到拉萨看病”,他建议内地的朋友到了西藏,第一件事就该去睡个好觉,调整好身体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