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新工社区內废墟中的一口古井。尹炳炎摄
浙江在线02月25日讯
在杭州,水井就如同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数千座水井星罗棋布地洒落在杭城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有很多街道以井为名,如大井巷、小井巷、百井坊巷等等。可是在城市变迁中,却有很多水井受到了污染,变得浑浊不堪,有的甚至湮没了。
近日,杭州市城管办公布了一份对杭州市区现存的全部水井普查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杭州的古井目前存在着设施破旧、资料不全、管理主体不明、保护开发不够等问题。
4大顽疾困扰杭州古井
据调查,杭州市主城区共有各类水井8378口(含郊区农户的自用井),其中解放前建成和建成时间不详的水井有226口。
在226口水井中,一百年以上历史的古井有78口。
其中,被列为省级文保的水井有1口,列为市级文保的水井有6口,已考证具有的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水井有27口。
在对杭州市区现存的全部水井的普查中,杭州市城管办发现杭州的古井存在着设施破旧、资料不全、管理主体不明、保护开发不够等问题。
本次共普查建成时间一百年以上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井共78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景点与城区的老街巷中,其中有很大部分水井的基础设施破旧,井台、井栏、井盖、水井流水沟等风化破损严重,周边环境脏乱,有的水井已遭填埋、荒废。
还有不少古井的建成时间和文化历史渊源一时无法查证。而且一些在文献资料记载中查得的古井,由于道路改建或其他历史原因,造成有历史资料记录但实物已无处可觅的情况,如均为唐代井的上城区西井、方井、白龟井、校方井、金牛井等。
由于管理主体不明,大部分水井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部分公共区域的水井基本处于荒废的状态。
此外,由水井衍生出来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部分已湮没在人们的记忆和新的建筑物之中;有的被填埋或荒废,失去了应有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百年古井没人叫得出名字
记者随后也探访了一些古井。根据调查报告,在上城区紫阳街道新工社区,有一口建成时间超过200年的无名古井,目前周边已是渣土成堆。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新工社区,找了一圈都没发现这口古井,最后还是在居民王老伯的指引下,记者才见着了它。
这是一口圆形古井,隐藏于一堆废墟中,如果不走近看,根本难以发现。掀开井口的石板,井深约3米,井壁上布满青苔,井水有些混浊。要说这座古井的历史,62岁的王老伯并不清楚。只知道古井旁的那堆废墟原本是一个公共院子,旁边住着好几户人家。
“以前,这口井井水是很清的,很多人会提井水洗衣服、拖地。夏天的时候,用清凉的井水多拖几遍地,那股冰凉劲儿一直会渗透到地板里头,晚上睡在地板上甭提有多惬意了。有的人还会挑一桶井水回去,把西瓜放在里头,冰上一整天。吃的时候,那滋味就像现在从冰箱里拿出来一样。”可是现在,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老人深藏于心底的回忆。自从早些年,古井旁边造了一个菜场,污水污染了古井,这井水就不再那么清澈了,也就没人去用井水了。后来,这里的房子被拆掉,住户搬走之后,古井也被渐渐冷落,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这里有口古井的存在。
而位于梵天寺路89号古井灵鳗井,很多老杭州人都知道,可它具体建于什么年代,却没有多少人能说上来。杭州南星街道城管科的工作人员查阅相关资料,才得知它们建于五代。
《西湖梦寻》(卷五)中有关梵天寺的记载中提到了这口井。昨天,记者再度寻访,灵鳗井已被一堆草丛所掩盖,只是微微露出了半张“脸”。而同样修建于五代的金井如今也是杂草丛生,藏身于一块菜地之中。
规划—— 两三年内完成古井保护
下阶段,杭州城管办将开展《杭州市古井保护、利用、开发规划》课题研究,按照水井的保护和利用价值,制定保护、修缮、恢复规划。
对杭州市区226口古井及公共区域的水井,特别是对现存的有一百年以上历史的78口老井,尽早排出2008~2010年市区水井保护开发计划表,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古井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工作,结合水井实际情况制定保护修缮以及恢复计划方案。
保护工作将结合正在实施的庭院改造工程、中山路综合整治等市重点工程开展。同时,研究制定《市区水井长效管理办法》等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办法:水井原有产权不变,无产权的水井由属地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