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1日讯
“有意投资绍兴的私募投资机构已有10多家,但还没有一个项目签单。”日前,市招商局官员冯星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我相信只要有一个PE项目成功,马上就会有大批效仿者。”
作为创新招商引资的一个渠道,市招商局已将PE(私募股权投资)列入了工作计划。因收购徐工在国内声名鹊起的美国私人股本集团凯雷、亚太地区最大的私募收购基金CCMPA(前身为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等均赴绍进行过洽谈,虽然这些私募股权投资运作“高手”均对绍兴制造业表露出浓厚兴趣,但“首单”仍久签不下。
“我们接触过的风险投资机构还不止这个数,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投项目成功。”同样感到遗憾的还有市政府上市金融办公室的官员们,“2007年海外风投就有300亿资金涌入中国,绍兴错过机会太可惜了。”
资金紧缺的“阵痛”,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已经传导到了众多绍兴民企中。但“雪中送炭”的风投何以迟迟落不了地呢?
实际上,股权投资的概念绍兴人并不陌生。2006年5月,新加坡淡马锡入股绍兴县的“江龙织造”,并力促后者成功赴新上市。去年底,会稽山酒业也成功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股权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
“但这样的机会对中小民企来说微乎其微。”冯星告诉记者,起源于风险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通常倾向于投资一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且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期企业,特别青睐一些“准上市”企业,如此才有利于其找到“出口”并获得高收益。
但这样的民企对PE却抱有顾虑。采访中记者获悉,我市某知名家具企业,就多次拒绝了PE的“绣球”。去年11月,“三一重工”来绍寻求成熟的机电企业入股,也抱憾而归。“我不愿为了钱把前景看好的企业股份让给他人。”一位民企掌门人在解释原因时说。
“相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侧重于投资初创期企业,但绍兴多数企业是传统产业,不太适合风投追求‘高收益’的胃口,如纺织等传统企业引进风投就很难。”市上市办官员戚力壮分析说,风投在绍难落地的另一原因是,绍兴风投人才极端缺乏,而一个项目要成功90%靠的是人的眼光。
“引进私募股权投资特别是风险投资,除可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外,也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还能帮助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拓展国际市场。”戚力壮认为,在新一轮资本盛宴的大背景下,绍兴必须大力引进“风投”,借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长。
据悉,“淡马锡”入股“江龙织造”,从调查到首笔资金到位花了3个月,这还是该公司投资速度最快纪录。一般而言,较大的股权投资项目从介入调查到资金到位要1年时间。面对如此漫长的前期“公开课”,许多绍兴民企望而生畏。
另一个问题是,目前绍兴许多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管理特点是一人说了算,在他们眼里,投资者扮演的是旁观者的角色,这种误解是导致风险投资家选择项目时产生困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创业者是风险投资的真正风险规范,只有让投资方对掌舵者真正放心,才能吸引到风险投资。”有关专家说。
如何解开绍兴企业与风投机构的错位之“结”?专家建议,针对风投基金对初创企业的投资顾虑,政府可出台相应鼓励、扶持政策加以引导。“如风投基金向企业投资后,政府可以相应比例配套投入,减少风投落地绍兴的风险,而对私募投资落地问题,绍兴缺的不是好项目,而是企业家的现代意识,必须真正认识到引进股权投资的种种好处。”
“目前很多专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已将视角从原先的一线城市(如上海、广州)等,逐渐转向二、三类城市,浙江登记的风险投资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已超过30家,风险投资资本达30多亿元,绍兴必须抓住这个发展机遇,特别是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和优秀团队的中小企业,应积极尝试与国际资本的接轨。”冯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