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3日讯
近日,在文成县下垟乡桂竹村一岩洞内,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现了一种奇特的丧葬习俗——罐葬群,内有保存较完整的骨殖陶罐60余个。这是该中心继上月底发现我省首个岩葬墓穴群后,对当地丧葬习俗的又一发现。
据文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桂竹村位于下垟乡西北部,僻处崇山峻岭中,交通闭塞。村旁有一岩洞群,总长度约50米,由三洞组成,最大者高约3.5米,进深约5米。里面摆着大大小小的陶制“金瓶”罐(即装骨殖的陶罐,系当地人俗称),部分已破碎,露出累累白骨和骷髅。共存较完整的罐60余个,并有两个已破碎的木制罐。
据当地90岁的老人李荣时和一些村干部回忆,此罐葬群已有200余年历史,最多时有300余罐。近5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村民纷纷认祖,将先人骨殖重新入土安葬,所以余下渐少,且基本上属于无主罐葬。
据该县文保专家陈思宽等介绍,罐葬是文成县除悬棺葬、岩葬外又一奇特丧葬习俗。过去人死后入殓棺中,不入土,停放野外荒郊,用稻草遮阳挡雨。经过3年,尸骸腐败殆尽。丧属择日(一般是冬至前后)请化枋师傅(专事开棺挟骨者)开棺,将尸骨从脚至头依次挟到特制的陶罐中。头骨放在罐顶部,盖严盖子,用砺灰浆粘固,再安厝于岩洞中。每年清明时,后人均到此依习俗祭拜先人。
罐葬之俗过去在文成一带较普遍,但多为单家独户安葬,如此宗族式大规模罐葬群并不多见。据了解,下垟乡下垟村、岭后乡苍(土夅)村等处亦有此类罐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