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1日讯
在龙坞茶村,那家生意最好的茶庄,大伙儿很少叫它的本名“清风轩”,而是习惯性地叫它“职高基地”,准确地说,是“西湖职高茶实训基地”。生意为啥那么好?有什么特别的吗?来往客人说,这里的农家菜烧得很有味道。
这家茶庄的招牌菜叫“茶香肉”:把五花肉煮熟、做方,中间加入火腿片,放入龙井茶叶泡的茶水中煮……用绿色茶盅盛着,滑而不腻,还透着一股子茶香。这个季节里,在龙井茶和东坡肉的双重诱惑下,食客趋之若鹜。点菜的时候,会听见客人们特别关照老板:“让厉老师和他的高徒们别忘了再给我们加加料。”此茶肴的“掌勺人”身份特殊,正是来自西湖职高烹饪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们。
学校和茶庄的一拍即合之作
龙坞茶村的茶庄是典型的假日经济,平时消费的人不多,可一到了节假日,客流猛增,而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天在我们家,明天他们就到别家去了,都是家常菜,留不住客人。”脑筋活络的茶庄老板已经在竞争中意识到,农家的“家常菜”肯定是个品牌,但概念绝不是“自己家烧烧的菜”,双休日临时雇请亲戚朋友客串大厨也不是长久之计。茶庄老板们将眼光瞄准了附近的西湖职高。烹饪专业和旅游专业一直是西湖职高的两大龙头专业,学生们接受的是专业培训,如果双休日能请到他们,可是有技术含量的人力资源啊。
茶庄老板的想法和西湖职高不谋而合,尽管现在学校烹饪专业已经有了“模拟实战”教学条件,但毕竟是“模拟”厨房,如果能把课堂搬到茶庄,对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实战经验。学校把学生送到茶庄,可不光光是让他们去烧烧菜的,而是在烹饪专业追加了一门“能力实训课程”,鼓励学生当茶肴“设计师”,成为厨房小掌勺。
当然,对西湖职高来说,此举还有一个更为重大的意义:立足当地经济探索“乡土人才”的培养模式。
“西湖职高茶实训基地”,是一拍即合之作。为了配合学校的教学,像“清风轩”这样的农庄还特地花钱改造了自己的厨房,让它更方便老师授“课”。
“新教室”里创出茶文化菜谱
为了让学生能在龙坞满山遍野的茶园汲取更多的创作灵感,西湖职高在茶文化方向做出了许多教学尝试,开设“茶叶加工”、“茶叶鉴别与检验”等选修课,让学生参与茶叶采摘、加工及当地茶节活动。
西湖职高烹饪专业的教师厉志光是中国烹饪名师,自从在龙坞茶村有了一间“新教室”——“清风轩”的厨房,他和学生们在双休日都把这间“教室”当作了“创作工作室”。通过积累,师生携手在实训基地创作了“茶文化农家菜系列菜谱”:除了茶香肉,还有茶汁养颜羹、茶香筒骨豆干煲、茶香鸡、龙井问茶点心等等。肉是用龙井茶水煮的,豆干是茶叶等点燃后烟熏的……浓郁的茶文化为这个实训基地争取了无数回头客。
这门“能力实训课程”现在已经成了烹饪专业学生的最爱:“老师,什么时候轮到我下基地啊?”每到周五,安排实训的几位老师都被学生们堵着问。在这间特殊的“教室”里,除了当老师的“助手”之外,学生们边学边思考,涌现了不少菜肴设计火花:
烹饪063班的袁晓峰在茶香筒骨豆干煲的装盘过程中突发奇想,如果把筒骨竖起来,豆干也不要随意摆放,而是扎成一朵花,岂不是更有视觉冲击力;烹饪071班的王高翔觉得,如果能把筒骨里的吸管变成小毛竹,不仅环保,而且更有原汁原味的回味;还有好几位学生建议茶香肉的形状也可以灵活变化,有的可以切割的更小些,方便女士和孩子食用……
在实训基地真实的工作氛围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而且还提高了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从顾客满意的笑容和赞美声中,体验到了“成功”二字真正的含金量。
“乡土人才”的培养大有潜质
实训基地顾客盈门,踏访西湖职高附近的“农家乐”老板也越来越多,甚至不满足实习合同,更多的是来“预订”毕业生的;当地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也纷纷上门请学校提供旅游专业的学生,承担景点解说和接待工作的任务,进行茶艺和茶道表演,并欢迎毕业生加入当地的休闲经济大军。学校烹旅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这两年一直保持100%不说,56%的烹旅高二学生都已经被提前“预订”。
新晋为国家级重点职校的西湖职高将“乡土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受到了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的充分肯定:“西湖区是经济强区,很有地域特色,其经济文化不可复制。西湖职高也应该有这样的品牌意识,在乡土人才的培养中探索特色专业课程,让自己的专业品位成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