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奠基时,上万宁波人赶去观礼
浙江在线05月01日讯
2003年6月8日,SARS还没过去,700多名警察,从早上八九点开始奔赴通往现场的15个路口,当天下午两点半,将举行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仪式。
没想到,当天清晨5点钟,5公里长的海边,已经聚集了10万人,一位87岁的老奶奶硬是走了20里的路,来到海边。
作为嘉宾,74岁的卢军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是一代又一代人都在做的梦,在我们手中,终于梦圆了。”
1992年,正是他最早撰文提出在杭州湾上造大桥,在当时却被不少人嘲笑为天方夜谭。
大桥通车前夕,当记者找到这位老人时,他谦虚地说:“感谢这个时代,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让我做了一些工作。”
人物名片
林同炎 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加州伯克莱大学土木系教授。他创建的T.YLIN国际公司设计了许多重大工程结构,如台湾的102层大楼、美国著名的Ruck-A-Chuchy大桥等。曾获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科学奖,2003年去世。
李国豪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和宝山钢铁总厂的首席顾问,是我国近代桥梁事业奠基人,曾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常委。2005年去世。
吃小灶的宁波发展为何慢
虽然已经退休,卢军每天上午都会到宁波市发改委的办公室上班,在这里,他依旧从事宁波发展战略的研究。
几年前,卢军提出了“宁波-舟山港”合并方案后被采纳,被誉为两港合并上书“第一人”,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杭州湾大桥的最早提议者之一。
“其实,这个灵感来自于我的经历。”卢军介绍说,他是慈溪人,上世纪60年代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回到老家,一直从事宏观经济研究。1982年,国务院成立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后,他是宁波方面的联络员。因此使卢军得以跳出宁波,从长三角的视野审视宁波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990年、1991年,宁波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卢军说,为此他夜不成寐,一直在苦苦思索。上世纪80年代,国家和省里给了宁波很多优惠政策——综合试点城市、较大的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还成立了宁波建设开发领导小组。“可在吃着‘小灶’的宁波,无论是对资本,还是人才,相比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其他城市,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通过对各个城市的研究比较,卢军发现了宁波发展的最大问题——有天时人和却没有地利。宁波只有打破交通制约,主动接受上海辐射,不仅与上海相连,而且要与苏州、嘉兴都连接起来,改变长三角的格局。
于是,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想法在卢军脑海里冒了出来:在杭州湾上建一座连接宁波和上海的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