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7日讯
“房产资金告急,温州民间借贷利息超银行10倍!”
“台州至少有三成企业存在民间借贷行为。一旦发生支付风险,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台州已开始紧急调查民间借贷乱相!”
藏富于民的浙江,民间借贷一直暗流涌动,但像这样连续几天集中爆发关于民间借贷的消息,却是少见。这里的民间借贷究竟出了什么状况?6月25日至26日,记者在当地进行了深入调查。
利率飙升引发纠纷无数
多方联络之后,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一位数年来一直从事民间借贷的资深人士,他向记者透露了当下浙江民间借贷活动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灰幕。
“浙江很多地方出现了不少投资公司,它们都披着合法外衣进行非法活动。现在银行存款利率一再下降,总有人禁不住地下钱庄高额利润的诱惑,将资金投向地下金融市场,致使地下金融活动暗流涌动。”这位民间借贷人士说,“投资公司月息一般从6分起步,最高达1毛甚至2毛。民间借贷利率飚升,在有些地方超过同期银行利率10倍,而国家规定的最高上限是4倍。
他还告诉记者,浙江一带的“抬会”、“标会”等民间金融组织十分活跃,无序交易引发的纠纷也明显增加,携款而逃的事时有发生,很容易引发暴力讨债和绑架事件,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专门的讨债公司。
另外,浙江很多地方还出现了民间借贷中介公司。在温州,这样的公司被称为“银背”,其实就是联系资金供给和需求的中介人。
对民间借贷中介的存在,各方说法不一。中介公司认为,他们所做的业务可以让民间借贷业务规范起来。但也有人认为,“中介公司搞得好是件好事,如果搞得不好,风险也很大。”
“合法与非法并存、收益与风险同在、矛盾和利益纠缠,时而深藏‘地下’,时而浮出‘水面’,现状极其复杂。这些原因又导致民间借贷往往同赌博、放高利贷、贩毒、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高额违法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当地一位和政府部门关系熟稔的人士告诉记者。
虽然受骗也不去报案
记者发现,在浙江,除了那些“大手笔”外,民间借贷也是普通百姓比较常见的“投资方式”。但这种投资,也伴随着难以意料的风险。
家住浙江省玉环县坎门的陈奶奶,就是这样的一个“投资者”。记者见到她时,她已经卧床不起好几天了。她从怀里颤巍巍地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欠条,一时间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
在她断断续续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了事情的大概。
就在半个月前,对门的李某来到陈奶奶家,说自己经营一笔生意急需20万元资金周转,一个星期后就返还,并允诺了高额利息。陈奶奶心想,钱存在银行利息也不高,还不如赚点利息,顺便做个人情,于是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所有钱都借给了她。
不料几天前,陈奶奶却得知李某突然“失踪”了。
陈奶奶慌了,立刻上门讨债,却发现村里十多位村民也因相同的恐慌围聚在了李某家。
村民们七嘴八舌,有人说李某是个骗子,构成诈骗罪,有人说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也有人说这只是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人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不去报案和起诉,一位村民回答道:“人都逃了,起诉和报案有什么用?就算官司打赢了也执行不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坎门当地每年都会发生好几起。”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调查札记
作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灰色交易行为,民间借贷很容易引发诸多纠纷,或者发展成为非法吸储放贷的私人钱庄和组织。对此,曾有人呼吁制定民间借贷条例,确定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来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但是,在相关法规一时无法出台之前,有关部门也应该密切关注涉及众多自然人的民间借贷行为,适时进行风险提示,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引导公众理性投资,降低民间融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