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车运往浙江
矿泉水浇出东北大米
2002年的那一场大雪造成的损失,让浙江的种粮人直到2006年才缓过劲来,才开始赚取纯利润,并因此进入良性循环的境地。
比如陈焕章的地,连续两年亩产量达到1000斤,按5毛钱一斤,每亩可得500元;05年每亩增产100斤,售价也提高到6毛,每亩可得600多元;06、07年亩产量稳定在1100多斤。现在,浙江种粮人的地平均亩产在1200斤左右,需支付的承包费每亩近200元。
从2002年到2006年,陈焕章一年中有七八个月待在黑龙江,而去年,他可以有9个月待在老家平阳了,“把工人雇好,把大米加工和运输环节协调好,我这个‘地主’当起来很轻松。”乐清人叶雄飞说,6年前的悲痛,如今化成了开怀一笑。
平常的日子里,浙江种粮人都雇请了当地农民,5个长工便足以照顾几千亩的田地。
在一台抽水泵旁,曹进产停下,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东北大米好吃?”未等我们作答,他自己便笑了出来:“因为是用地下矿泉水浇灌出来的。”
每一个种粮户的田里都有一台大功率的抽水机,不停地抽取北大荒丰富的地下水,储存到环稻田的人工渠内。曹进产说,这就是优质矿泉水。我们问为什么不直接将水抽往田里,老曹一听,又给我们当起了老师:“这秧苗啊,跟人一样,也要讲一个冷热均衡,这里的地下水是冰雪融水,太凉了,屯集在水渠里是为了让太阳晒晒,这样再流转到田里,就符合秧苗的生长需要了。”这知识,也是浙江种粮人的实践换来的。
刚开始时,浙江种粮人都直接将地下水抽进田内,后来发现靠近抽水口的秧苗普遍长得又瘦又小,而种得越远的秧苗长势越好。几番实验后发现,这是由于水温过低造成的,于是便有了现在的人工渠,先晒暖地下水再浇灌。
到这里才知道,
什么叫农业机械化
在北大荒,种田不再是一个人的事,陈焕章也无法像在平阳那样,上百亩地靠一个人就足够对付了。
上千亩甚至几万亩的大块种植,体现了现代化农业的优势。插秧有插秧机,除草用除草剂,收割有长达20米的联合收割机,稻谷直接进米厂,全程自动化去壳、打磨抛光、自动装袋封口。
但是每年的播种和收割季节仍然是要请大量帮工的。插秧机无法像人工那般精细,所以要同时配备有经验的插秧工,一亩地50元,同时请上几十人,基本上几天就能完成几千亩的插秧量。收割倒是省力得很,几乎每个种粮人都有一台价值20万元左右的联合收割机,一天能收割300多亩稻子。在收割的同时,大米加工企业直接将车开到田头,将谷子拉回厂里加工成米打包,或进库存放,或装车外运,可谓流水作业。
21位种粮人在稻谷离开田地以后的环节里,充分体现了抱团赚钱的团结。他们在建三江共同物色了一家名为“仓绿”的大米加工厂,作为粮食加工基地。
1.4万吨大米运回浙江
见到瑞安人安仕优的时候,他正在和人打牌,谁输了谁喝一满杯啤酒,对手就是仓绿米厂老板宋江。东北人的酒量是全国都有名的,不过黑黑瘦瘦的安仕优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事实上,七八年的东北生活,不但让他的口音里有了明显的东北味儿,还让他的酒量脱离了通常概念里浙江人的范畴。
和宋江不分上下地拼了会儿酒后,安仕优悄悄并且有些得意地告诉我们:别看宋江的米厂规模那么大,他的发家全靠我们这帮来种地的浙江人。
据说宋江的米厂当年破破烂烂小得可怜,在米厂多如牛毛的建三江地区,实在是艰难度日。当二十多个人生地不熟的浙江种粮人找到他要求合作的时候,他简直喜出望外。浙江人的几万亩田,一年就是上万吨的加工量啊。于是这七八年下来,宋江的米厂改头换面,变成了两家设备全新的米厂。
在米厂,包装上印着“仓绿”字样的净重25公斤的大米,通过流水线源源不断地装上货车。“这是运回浙江卖的。”安仕优说,他和协会的老乡们每年把所有的粮食都运回浙江。这主要是基于利润的考虑:“在北大荒当地的收购价格为0.70元/斤,温州大概在0.80元/斤左右,杭嘉湖一带甚至更高,即使扣掉0.02元/斤的运费,还是要比在当地销售赚得多。”而且温州也出台了奖励粮食大户返乡卖粮的政策,省里也有在省外收购粮食每斤进行补贴的鼓励措施。今年以来,黑龙江垦区温州绿色粮农协会已经运了1.4万吨大米回浙江。
在初期的时候,大家种出来的大米都用“仓绿”这一个牌子,而从2005年开始,“黑龙江垦区温州绿色粮农协会”的成员几乎每人都在自己的老家成立了粮食合作社,专门批发销售自己种的粮食,并且开始打出自己的品牌。比如陈焕章的“民天”,曹进产的“瓯南纯香”……如果以租种2000亩田地计算的话,大概一年能有十来万的盈利。
但是这几年来农资成本的不断涨价,也颇让这些远赴外省辛苦奔波的种粮人郁闷,他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不包括地租,2006年的时候,花在一亩田上的成本是570元,2007年是640元,今年将达到700元。其中农药费去年一亩需80元,今年则需100元,人工费每亩涨了10元左右,柴油费每亩涨价最厉害,唯一没变动的大概就是政府有补贴的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