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昨天,第六届中国(温州)国际眼镜制造业展览会开展。该展会曾是温州眼镜走出去的窗口之一,但和前几年满怀期待有所不同,今年展会的很多主角们却有点疑虑。
去年总产值逾70亿元,占据国内眼镜产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温州眼镜是温州的支柱产业之一,过去15年一直靠外贸打天下。然而,受原材料涨价及人民币升值、国外经济衰退等影响,温州眼镜老板日渐感到外贸难做——接不到单子的小企业面临着停产,接了单子的却意味着可能亏损。
在重重压力下,温州眼镜企业目前正在分流:一类坚持做出口市场;另一类做外贸的企业则开始将重心转回国内,重点挖掘内销潜力。温州眼镜新一轮突围战略悄悄启动。
做还是不做?——外贸商潘女士的两难选择
“现在外贸难做啊,我们都在想办法。”昨天拨通潘女士电话时,她正顶着烈日在温州城区考察店面,为她即将拓展的内贸眼镜连锁店忙碌着。
开拓国内市场——此前,她根本没意料到这一步会提早到来。1999年从瑞士留学回来后,赶上当时温州眼镜的发展期,潘女士顺流而上,创办了外贸公司做眼镜出口。和其他温州眼镜商一样,借助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展销会,凭借价格优势,潘女士代理的眼镜总有源源不断的买家和回头客。
不过,这种兴奋感持续几年后逐渐褪去。从前年开始,潘女士就隐隐感觉到压力,业务缓缓走下坡路,而随着去年汇改力度加大,加上原材料上涨,压力就更加明显,眼镜的综合成本上升后单价涨了30~50%,随之而来的是采购商积极性大幅下降。去年11月,她去的香港眼镜展,两个字:萧条;5月刚刚去过的米兰眼镜展,在业内有风向标之称,三个字:更萧条。“下单的客人至少少了一半,那些下了单的,数量和款式也明显少了,比如以前同一款起码接下1000副,现在最多300、500副。”
“以前朋友聚会时会讨论谁接了多少单子,现在经常说到的都是又有小厂子快倒闭的消息。”潘女士叹了口气说。特别是欧洲几国经济普遍不景气,德国业务量就萎缩非常厉害,目前欧美的眼镜单子已经很少了。“业务员跑来问我,这个单子要不要签,说实话我很难判断。现在接和不接都很尴尬,接下来怕万一带来损失;但不接,企业停产倒闭也是有可能的事。”
在温州,很多眼镜同行都有同感。“温州眼镜正面临订单减少、企业主叫苦不迭的局面。”温州眼镜商会会长、温州远洋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子建说。原材料价格暴涨,可以说是温州眼镜的最大的‘内伤’,由于产业结构落后,眼镜制造业产品无法形成垄断性的竞争优势,上游产品价格上涨无法通过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来转移价格风险。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眼镜制造企业利润不断下降,再加上价格竞争激烈,一些厂家在几乎没有利润可图的情况下勉强维持加工生产。“或许跨过了今年会好过些,经历一轮洗牌,留下来的往往都是有实力的。”
开拓内贸的“水土不服”——温商转型之痛
“今年是温州眼镜业最困难的一年。调整外贸,拓展内销,成了温州眼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温州市眼镜商会副秘书长杨须迈忧心忡忡地说。杨1996年进入温州市眼镜商会工作,对温州眼镜行业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可以说再熟悉不过。
杨须迈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眼镜企业创办之初,都是以内销起步,后来经历了内销转外销、内外并举过程。其中包括现在的泰恒、信泰、远洋等知名眼镜企业。
对外销利润下滑的严峻形势,以及国内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温州一些龙头企业纷纷“两条腿走路”,布局国内市场,调整外贸市场。但当温州眼镜产品80%以上出口海外市场的格局形成后,那些企业再掉头转内,却比想象中难多了。
早在去年,有危机感的潘女士就着手开拓内销市场,先后在杭州的一个百货店和大超市开出两家门店,但一年不到就关了,70多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内销连锁之路一度中断。
“可能是还没摸清国内的消费心理。”潘女士总结了这番教训,因为在国外,服装往往和眼镜搭着卖,眼镜也是一种时尚配饰,但这在杭州目前还行不通。“这个市场和消费观念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培育。”此外,投入量大、难以看到短期效应;资金回笼慢,销售渠道铺设困难也是不利因素。得了这个教训,潘女士身边几个同行也退缩了。
“温州眼镜的国内市场潜力大,但是苦于没有品牌,在产品的推广上难度很大。”原温州鸿亨眼镜公司负责人朱寿春表示。温州拥有眼镜和配套企业1800多家,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但目前只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3个省名牌产品,此外再拿不出叫得响的名字。因此对待国内市场,温州的眼镜企业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创出一个品牌的难度可想而知。眼镜行业的门槛较低,厂家之间互相压价,利润难以保证。”正昌光学负责人也一直为内销的事烦恼。他说,眼镜的款式和品种变化较快,而内销产品的命运大多数被控制在中间商、销售商手中,内销市场的量很难做上去。
品牌+内销——温州眼镜破壁之举
据估计,未来我国眼镜行业市场容量达400亿元,这是块诱人的“蛋糕”。但面对庞大的内销市场,温州眼镜如何破壁,很多企业仍觉困难重重。
眼镜大量长期的出口,对如今温州眼镜行业来说,也留下了一系列“后遗症”。国内有厦门、深圳和温州三大主要眼镜生产基地,由于近年来厦门和深圳眼镜已在国内形成自己的品牌,所以虽然三地眼镜质量已经与国外的产品相近,但温州眼镜产品只能被列为“低档”;由于没有品牌,温州的企业很少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专利,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企业难以快速发展壮大。
“浙江制造要关注两方面的转型:一是掌握核心技术,通过核心技术来创造更优秀的产品,提高我们的生产力;二是创造。”经济学家梁小民表示,对于很多行业如服装、眼镜,浙江已有相当水平,现在至关重要的是打造品牌。
有些温州企业已看到自身不足,尝试做品牌和走内销之路。信泰光学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开拓内销的经验是从品牌和销售终端两个方面入手。目前,信泰旗下的“海豚”牌太阳镜已成为国内时尚眼镜的代名词。去年底该公司还引入美国百年眼镜品牌“玛士高”。泰恒光学旗下的“tornado“(龙卷风)运动品牌,最近还在北京的“奥运英语三百句小册”中投放广告,让国内消费者更快接受这个品牌。远洋光学也盯紧内销市场,“海浪”系列产品已在各大型专业展会上宣传造势。据悉,远洋眼镜目前年内销达30万副。
“销售市场往往比制造要复杂得多,做内销首先要在提供产品的渠道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服务,这和制造是两个概念。”浙江眼镜协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