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孙德刚,住在花园兜:抢购的特价菜还要省着吃
傍晚6点多,又是孙德刚烧晚饭的时间。在他住的出租房里,斑驳的木桌子上,一个小小的电饭煲正滋滋地冒着热气。一股饭香弥漫在屋子里。但是奇怪的是,孙德刚并没有烧菜,在一旁的墙角有两把装在塑料袋里的白菜,那是准备周末吃的。
孙德刚租住在花园兜的农民房,他是一名木工,跟着包工头四处做活。“现在物价涨得那么厉害,肉是从来不碰的,这边馒头都要6角一个,青菜虽然这两天便宜了,可也要3块钱一斤。”孙德刚无奈地说。涨价之后,孙德刚一家光用在吃饭上的钱就多了100元左右,买的菜花样更少了,分量也更轻了。
前两天开始,世纪联华超市里搞微利销售蔬菜,每天推出一些特价便宜的蔬菜。孙德刚就让老婆早点去抢购当天的特价菜储备起来。“什么便宜,我们就买什么。”
面对记者的镜头,孙德刚把头扭了过去,摆摆手说:“不要拍了。”这个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一张床,一张桌子,两张折叠椅,一堆做饭的家什,再无他物。把窘迫的生活袒露出来,这似乎是比生活的压力更让他觉着不堪。“又不是什么好事情,家里这么破烂,还是不要拍的好。”孙德刚露出尴尬的微笑。“等日子过好了,再来拍我。”
在孙德刚的床头有几张用手绘的电工图纸,他的一位老乡就是干电工的,孙德刚有空就会请教他,因为他想多学点技术。电工图纸下面,还有一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家居杂志。这是上次给城西一对小夫妻做家具时候人家送的,这也成了孙德刚的宝贝:“这杂志上的跟我们做的就是不一样。我在想有一天我能做成那样的话,就可以到大装修公司拉生意了。”
生活虽然艰难,孙德刚却说自己短时间不会离开杭州:“在杭州生活,没门手艺是怎么也不行的,有了技术,我会过上好日子的。”他说话的声音不算高亢,但身上却有一股子奋斗的劲。
小店老板余新岗,住在七古登:可乐进价涨了但卖价没法涨
虽然已经是傍晚,可是树桠上的知了还是在扯着嗓子叫。杭州七古登一带的路边又差不多到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有人端着饭碗蹲在街边吃晚饭,也有人摇着蒲扇跟老乡们用家乡话聊着天。这一带的农民房几乎都被外地人租住了,一两句安徽、苏北的方言不时地飘进路人的耳朵。
这个时候,余新岗的小杂货铺里顾客不多。他一只胳膊靠在柜台上,另一只手不时地擦下汗。虽然这几天都是三十五六度的高温,但是他还是舍不得开空调。看看路边那些和余新岗一样,在这个城市里讨生活的外乡人,余新岗禁不住叹了口气:“真是难啊!天这么热,大家都不开空调,都在外面乘风凉。”
去年4月份,60岁的余新岗只身从桐庐来到杭州市区,在七古登租了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开起了杂货店。7月的杭州,近40度的高温,余新岗靠一个小风扇,从早上9点到夜里2点开着店面,每天忙活16个小时。老余说:“能撑到现在就靠着我这副好身子骨。”老家的儿子结婚,婚房是借钱盖的,女儿上大学,一年6500块钱的费用,所有这些都要靠老余的这爿小店。
夏天小店的生意还算好。但是物价一直在涨,原来一箱可乐进货51块钱,现在涨了2块,摊到每瓶上多了不到2毛钱,原来5块钱一瓶的总不能卖5块1毛6,只能保持原价。余新岗做的是街坊邻居生意,他怕涨了就没人买了。“我不能涨,在我小店里买东西的大多都是在这里租房的外来民工,别看这一毛两毛,都是触动他们神经的。大家都是打工的,说实在的,喝瓶可乐都要掂量掂量。”涨得多了,大家自然会跑到大超市去买便宜的。“每件东西都这样,每个月比以前少赚了六七百。”
可家里账要还,女儿学费要交,对余新岗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省。“我一个月最多花150块钱。自己是开杂货店的,8毛钱一袋的榨菜,我省着能吃三天。”蔬菜这两天虽然有所回落,余新岗还是舍不得买菜。“我到隔壁饭店拿人家剩下不要的菜吃,我60岁了呀!”说到这里,话音停住了,余新岗把头转了过去呆呆地望着门外,热浪一阵阵地扑来,长时间的沉默,只听见电风扇“呼呼呼”吃力地扇着。余新岗把手盖在眼睛上,悄悄地抹下已滑落的泪水。
余新岗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店里的生意和老主顾的光顾,他靠着坚忍和节约守护着自己的希望。“我苦没事,我不能再让我的孩子苦了。不管怎么样我要把女儿供出来!”说起女儿,余新岗露出骄傲的神情,“我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在宁波理工大学。虽然放暑假了,我也不让她来看我,一是没地方住,二是怕她看了为我担心。可她懂事,前几天打电话告诉我说是在老家找了份兼职。还劝我不要那么辛苦,她会努力的。”说到这,余新岗露出了笑容。
艰难之外,还有希望
走进他们的生活,听听他们对物价上涨所说的“掏心窝”的话,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外来打工族是活在城市边缘的一群人,每一次物价的波动,都会给他们带来比别人更大的压力。
“花自飘零价自涨,一种惊呼,处处闲愁。此价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面对压力,他们坚忍而顽强,他们用民间智慧抵抗着生活的压力:用土法治病,去公共场所找风凉,特价菜里淘便宜。面对生活,他们又无时无刻不在谋划着更好的出路:或留在城里继续奋斗,或转回家乡开辟新天地。在艰难的生活面前,他们更知道关上一扇门之后,如何去打开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