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6日讯
最低限价、区域销售等现象是否因为《反垄断法》的实施而禁绝?汽车业将迎来什么样的变局?连日来,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他们欲言又止的神情,似乎表明他们心里也不是十分有底。
根除最低限价阻力重重
浙江奥通总经理陈可人认为,如果厂家不设定最低限价,车价短期较大波动在所难免,但长期看还是会回到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不会过度混乱。
实际上,对经销商而言厂家的最低限价是一把双刃剑。”浙江万国美福总经理陆民华认为,某种程度上说厂家的这种行为,是在维护经销商的利益。一旦不设定最低限价,就有可能造成市场价格混乱,形成恶性竞争。因此,即便是厂家不再设定最低限价,经销商之间也有可能达成“君子协定”。
一些经销商为了不让厂家和其他4S店抓住证据,他们通常在发票上做手脚,私下赠送装潢或者返还现金。不过,这种行为一旦被抓住,就要面临重罚。《反垄断法》实施后,经销商或许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进行清库。
“今后,对于把价格放得很低的经销商,厂家的明文处罚可能没有了,可是会采用其他手段来制约。比如供车限制,对经销商的年度考核等等。”陆民华说,他觉得最低限价的行为,要完全退出市场,可能要遭到较大的阻力。
跨区域销售拉平差价
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取消区域管理的规定,竞争自然就会加剧,同时也使得各地的车价趋于平等。
杭州经销商会否因此受到冲击?陆民华认为,目前国产车厂家给经销商的成本价格大致是一样的,价格相差很大的情况很少,除非是经销商低价清库。在价格相差一两千元的情况下,异地买车不一定划算。因为异地买车要花费油费、过路费、食宿费,还有上牌、保险等麻烦。
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对于10多万元的中级车而言,可能地区差价并不大。不过对于那些3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尤其是进口车,可能差价就要上万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就要划算得多。再比如对于余杭、萧山、富阳等地的消费者,哪怕是杭州主城区的车价便宜1000元,算算经济账还是划算。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跨区域销售成为车市的一种常态,那么长此以往地区差价就会逐步拉平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经销商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会显得更为重要。”陈可人说。
4S店维修价格受冲击
“厂家不允许4S店把‘正产配件’卖到汽配市场,以此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一旦这样的行为被认定为违法,‘正产配件’能够自由流通,维修价格自然也就会随之降低。”汽车配件代理商杭州路神贸易公司总经理陈惠娟告诉记者说。
此外,《反垄断法》的剑头还指向了厂家“只把配件供应给4S店”的做法。如果这样的行为被认定为违法,意味着厂家要向市场公开销售“正产配件”,不用去4S店就能更换到“正产配件”,如此一来就能对4S店的维修价格形成较大冲击。
不过也有的4S店认为,破除厂家对配件市场的垄断,这对4S店而言未必是坏事。比如,4S店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从不同渠道购买不同档次的配件。如果是新车或者注重质量的车主,可能会选择“正产配件”。一些车龄较长的老车,就可以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普通配件。如此一来,4S店的维修业务量就不一定会受到影响。
消费者最关注维修价格 今后修车能更便宜
正当业内人士因为《反垄断法》的到来,或欣喜或忧虑时,消费者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上周末,在艮山东路上的一家长安福特4S店,记者见到了刚买下一辆福克斯的方女士。最近的买车经历,让她对汽车销售当中的最低限价等潜规则颇有微词。她说:“早知道就再等等看了,说不定车价因此降低许多。”
不过也有消费者对《反垄断法》的执行力度表示怀疑。前来看车的张先生认为,一部法律从推出到真正落实会有一个漫长的磨合期,市场不一定会马上形成利于消费者的局面,未来有什么变化也很难说。
最让消费者关注的还是,4S店的维修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说买车还能货比三家的话,4S店高昂的维修费用可就让消费者感到没辙了。“一辆车也就10万元,从长期看养车成本要远高于购车。我换把钥匙就要800元!音响是被上了密码锁的,只能在4S店里修。”刚买车一年的袁女士越说越激动,她期望《反垄断法》实施后能改变目前的现状,让4S店的维修价格也跌一跌。
《反垄断法》剑指不公平竞争汽车业或将面临重大变局
8月1日,《反垄断法》将正式实施。其实自去年8月30日《反垄断法》颁布以来,它就在市场上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心理磁场”,有人因它欣喜若狂,也有人因它怅然若失。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反垄断法》沾染的更多的是喜讯色彩。
《反垄断法》究竟是什么——它其实就是市场中的一个游戏规则。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它鼓励市场主体在公平的前提下充分竞争,禁止对这种竞争增设各种人为障碍。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消费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消费。就比如买一件衣服,你可以去四季青买,去龙翔买,去杭州大厦买,去香港,去国外买,甚至网购。只要你会侃价,你就可以拿到诱人的折扣价。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行为,都能像买衣服这样随心所欲。与烟草、电力、石油等垄断行业相比,汽车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但这个激烈竞争的行业,却存在着一些似乎有悖于《反垄断法》的行为。货比三家之后,发现同一品牌的4S店遵守着同一个价格底线;海宁人要到杭州来买车,不行;去4S店修车,发现那里的配件奇贵无比……
《反垄断法》出台之前,我们很难对这样的行为和现象进行定义,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以“霸王条款”或者“霸王行规”笼统称之,这样的称谓多少也反映了一种无奈。《反垄断法》出台之后,我们对此有了全新定义的可能——这些行为限制了充分竞争,都属于“垄断”的范畴,是《反垄断法》所禁止的。
当然,对《反垄断法》的解读,目前还有相当大的争议。也有人认为,设定最低限价、禁止异地销售、零配件专供等等行为,不一定就是“垄断”。你不认可最低限价,你可以选择其他品牌;你觉得4S店配件价格太高,你可以去普通维修厂修车。《反垄断法》只是在原则上设定了竞争规则,不可能针对汽车这一个行业进行细化约定,今后将不得不遭遇执法难题。但是无论解读上有何差异,法律的公平、公正精神不会随之改变。至少,在这样的时刻,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有理由期待,汽车行业中的一些有碍公平、公正的现象,会随着《反垄断法》的到来而有所改观。
半个月之后,汽车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局?悲观者认为,很难撼动目前的现状。乐观者认为,行业将为之彻底改观。一切都拭目以待,但愿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