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体卫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大学教授:不只是教书育人 象牙塔外有另一种身份

  教授当农民带来的观念转变

  在低档产业中发掘“生态产业链”

  种植香菇等食用菌要消耗木材,用过的菌棒废弃物又对环境造成污染,各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总是受到生态资源保护的制约。近年来,龙泉也一直面对这样的困惑。

  现在,担任龙泉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的浙大陈再鸣副教授为龙泉市菇农打造了一条“生态产业链”,这一困惑正慢慢在消除。

  陈再鸣从食用菌产业的源头——菌种入手。他在有“中国黑木耳第一乡”之称的龙泉市安仁镇项边村,开展“生态食用菌循环产业链建设示范”,指导菇农采用当地工业主导产业——木制玩具业的加工废弃物(木屑)、速生菇木林以及经济林修剪枝条,用来制作菌棒。他又在浙江聚珍园食品有限公司实施“基于液体发酵的食用菌人工智能栽培技术集成研究”,将智能化生物集成技术与现有栽培出菇工艺有机结合,开发出液体菌种。这一食用菌产业技术的革命,不仅实现了食用菌高效能、工厂化绿色栽培产业模式,又减少了资源损耗,保护了龙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食用菌废弃培养料(菌糠)大多被菇农随意处置,污染环境,危及生态。在金溢牧业有限公司,陈再鸣利用好氧—厌氧耦合发酵技术,将食用菌废弃物转化成为生物饲料,用来养牛、猪、羊等家畜。陈再鸣介绍说,这一项目完成后,能日产生物饲料10吨,年产值150万元,将为龙泉山区发展以养牛、养羊等草食家畜为主的畜牧业提供可靠的饲料资源。现在,陈再鸣又考虑着把几个示范企业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

  龙泉市农业局叶伟玲局长:浙大教授给龙泉广大农民带来了农业观念的转变。食用菌原来只是龙泉老百姓谋生的低档产业,但在浙大教授眼里,食用菌产业是生物产业、生态产业。通过“农作物废料—食用菌种植—生物饲料”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形成,龙泉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生态模式由原来的资源耗费型逐渐转变为资源循环利用型。

  山区能不能发展现代农业,怎样发展现代农业,以前我们心里没底。浙大教授让我们把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对农业的指导完全变了。像蔬菜产业,汪炳良教授提出的耕种制度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海拔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一年来我们引进10多种高山蔬菜在不同海拔试种,获得成功。在浙大教授的指导下,龙泉慢慢走上了生态的、高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滕元文的四张办公桌

  大学教师立足象牙塔服务新农村

  浙大教师滕元文有四张办公桌。第一张在浙大校园,滕元文是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教授、果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第二张办公桌在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此时的滕元文是农推中心的首席专家;在德清县政府大楼有滕老师的第三张办公桌,此时他的身份是德清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滕老师还有一张办公桌设在德清乾元镇恒星村的葡萄园里,在这里,他是种葡萄的“农民”。

  滕元文是留日博士、浙大博士生导师,除了教学外,园艺植物分子系统学、园艺植物资源利用与生物技术、果实发育的生理与调节是他的研究方向。2005年,滕元文和德清神农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浙江省设施葡萄研究所,针对杭嘉湖平原地下水位高,葡萄容易裂果、糖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通俗地说,就是用不透水的材料将葡萄根系和地下水位隔绝。

  在乾元镇恒星村的葡萄根域限制示范园里,我们蹲在田埂上,远远望过去,葡萄架下挂满了一串串“体形”相近的葡萄,甚是喜人。走进葡萄园,拿起一串即将成熟的葡萄,发现每粒葡萄的个头都差不多大。而与这片葡萄园一路之隔、按当地农民原先方法种植的葡萄,无论是外观还是成熟度都相差甚远。滕老师说,因为新的葡萄栽培技术可以人为控制根域水分,葡萄果实的糖度普遍提高1度以上。不仅如此,新的栽培技术还降低了肥料渗漏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加上采用着果部位高的棚架整形方式,降低了病害危害的几率,减少了农药用量。

  看着丰收在望的串串葡萄,滕教授感慨地说,以前认为只有教学科研搞得不好才去搞技术推广,其实我们实验室里的很多科研成果都能直接转化到农民的土地上,给农民带来收入。但教授不能把精力放在诸如种苗等的经营上,这个应该由企业去做。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老师主要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或技术的发明者,与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应该有所侧重和不同,在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学者要做学者的事情,企业家要做企业家的事情,政府要做政府的事情。

  滕元文告诉我们,对他来说,浙大校园里的这张“办公桌”是最主要、最重要的,他现在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他说:“只有把自己的研究搞好了,才能拿出更好的科研成果,示范推广给广大农民。”

  浙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明方教授:大学的科研成果怎样到农民手里?教授的创新如何与农民的创业直接对接?

  2006年8月,浙大成立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这是中国高校首个农推中心。中心设立了农业与农村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资源与环境、数字农业、生物质能源等8个推广团队和首席专家。在浙大,有不少像滕元文一样有多重身份的教授。

  近两年来,通过这一农推体系,教授们推广了150项农业实用技术,培育了一批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培养了一批现代农业技术人才,提高了农业效益,使一大批农民受惠。

  前段时间,浙大将现有教学科研人员的岗位划分为教学科研并重类、研究为主类、教学为主类、应用推广类等。应用推广类教师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技术转化和推广及咨询服务等,鼓励教师从事社会服务。学校这一人事制度的创新,为我们探索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大学教授到中小学挂职开课 基础教育打响品牌战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与逃课女生发生肢体冲突
·访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浙江大学教授叶志镇
·大学教授想做不发臭的袜子
·复旦大学教授走进湖州职院传授“国学”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