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传闻,杭州高级中学有个很拽的男生:别的男生迷赛车、迷高档自行车、迷航空模型,他的爱好却与众不同——公交巴士。他报得出杭州市所有公交线路的停靠站,还曾以“BRT”(快速公交)三个字母为主题尽情发挥,讲了整整一节政治课连带下课十分钟,把政治老师忽悠得一愣一愣……
在杭州这座浪漫的城市,像他这样的巴士迷还不少。他们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对公交车的痴迷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喜欢收集世界各地的公交线路地图,有的专门研究公交车的报站器,有的干脆把爱好变成职业,大学毕业直接考进公交集团。
痴迷巴士只不过是小众文化?他们在杭州网成立了“巴士之家”,在这个大本营里关注着这个城市每条公交线路的变迁,每个公交站点的设置。据说公交集团很多领导都会到“巴士之家”来关注他们讨论的话题,有几条公交线路,就是吸取了他们的意见而做了改动。
这群热爱巴士的年轻人,不仅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让我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二年级
就能背下全杭州公交线路
每周日下午
是他雷打不动的“巴士时间”
这个传闻中很拽的男生网名“电车152”,大名赵宜飞。他向记者还原了那场著名的“忽悠”——
“教政治的是总务处主任张敏杰老师,他有个惯例,每节政治课之前,要让学生做10分钟左右的演讲。轮到我演讲的时候,刚好B1试运营,差不多是2006年的4月吧。我就拎了一包资料,给大家放视频,结果占用了整整一节课包括下课10分钟的时间……”
张老师的脸,铁青了没有?
“没有。他一点话都没有,等我讲完,还走到讲台上来跟我探讨杭州公交系统,一帮同学都围上来,七嘴八舌讨论。兴致一来,张老师说,赵宜飞,要么你带大家去体验一下B1?我说好啊,我有票,18张,想去的就报名。”
鉴于快要期中考试,张老师和大家约定,BRT体验之旅就定在考试之后。
“那天晚上,张老师开车到黄龙跟我们集合,18个人就浩浩荡荡上车了,包括8个女生。那天因为有辆B1抛锚了,直到晚上10点我们才回到市中心,都大叫过瘾。从此大家都知道,我有一个这么‘变态’的嗜好。”
这小子的启蒙识字就从认站牌站名开始:小学二年级就能把全杭州的公交线路背得滚瓜烂熟,包括各个停靠站。上上下下的亲戚都晓得了家族里出了这么一名怪才,于是——
“我基本上每天都要接到问路电话,去哪个地方怎么换乘,所有的亲戚,同学,朋友,大家都来问我,都把我当公交服务热线了。”
赵宜飞每天都盯着报纸上公交改道的消息,做成两大本厚厚的剪报。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直到黑色高三,每周日下午必定是他雷打不动的“巴士”时间:“出去逛一圈,有新线就乘新线,没新线就乘老线。我跟爸妈说这是劳逸结合。”
眼下,他刚刚收到西南交大的录取通知书,专业是铁路运输。“这个学校和专业,一年前我爹就帮我选好了。公交么,是一个城市的小搞搞;铁路么,是放眼全国的大搞搞……”
“巴士之家”成了他们的大本营 公交集团领导穿着“马甲”来取经
现在,连张老师都被赵宜飞带成了半个‘巴士迷’。在那节政治课后,他专门去网上巴士迷的论坛蹲点观察,感叹:“这个世界实在是多元,想不到有那么多人痴迷公交。“
张老师说,赵宜飞在演讲里把正在试运营的快速公交和民生问题联系起来,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小子的观点是,也许很多人觉得痴迷巴士是小众文化,但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惠及着不同层次的人群,它的四通八达,展示了一个现代城市的实力。很有道理,让我非常惊讶,太专业了!”
赵宜飞说:“每一辆巴士的车厢里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巴士上,你能看到一个城市的缩影。我们之所以喜欢巴士,一部分是因为巴士线路和车辆本身,大大的车身和四通八达的线路吸引住了我们;而更重要的,透过巴士本身,我们能读懂这个社会。大部分人对于巴士的印象仅仅是停留在上下班的通勤而已。但是,穿梭在这座城市里的某一辆巴士,也许就在某个时刻不经意的承载了你的回忆。你的,我的,他的,千千万万的人的记忆汇在一起,就汇成了这座城市的记忆。”
赵宜飞的网名始自2005年。那阵子,几十个散落在杭城各个角落的巴士迷因为电车152路的停驶而浮出水面。赵宜飞一下子找到了组织,而且,越玩越大。
这群年轻人,在杭州网上筑起了巴士之家。“我听说公交集团很多领导都在巴士之家注册了‘马甲’(在网络上为了让熟悉的人猜不到,在常用的用户名外再注册的网名——编者注),不跟帖不发帖,但很关注我们讨论的话题,据说有几条公交线路,还真的吸收了我们的意见。”
“巴士之家”里还“爱好有专攻”:有人成了报站器的研究专家 有人爱听发动机里的奇妙音响
“巴士之家”门派繁多,而且各个都是“爱好有专攻”。赵宜飞说,甚至在巴士迷当中,也是“隔行如隔山”。
21岁的“水龙头”,圈内人称“地图王子”,他用10个抽屉收集了几百份城市地图——因为地图上一般都画有公交线路,他希望自己变成人造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水龙头”有个梦想,就是给杭州公交做一本画册,每一条线路都画一张图,再配上车型。
他还从淘宝上买了各国巴士的仿真模型,一辆模型要三四百元,他攒了几个月,收集了七八辆,“还不算后期保养,仿真模型可是相当娇贵的,碰坏一点点都要肉痛死!”
“冬腌菜”是专门研究报站器的,各种不同牌子的报站器他就买了半打:上海产的尖峰、凯伦,杭州新车大多数用三浪。无论坐什么车,“冬腌菜”只要听两秒钟,就能指出报站器的品牌、型号,报站语是西湖之声哪个女主持人说的……
“土地”专攻维修、保养、改装,有一次,听说“1场”(1场,是巴士迷的行话,就是公交一公司)执行41路任务的福莱西宝1-2717车在金通厂完成改装,投入线路运行,他马上带着相机出门,写了份体验报告:
这个车经过了翻天覆地的终极改装,车头的LOGO由原先的“flexble”改成“长江”,前后门由折叠门改装成了内摆门,从尺寸和外形判断为非标产品,应该是大批改装前的实验品。空调风道改成了类似XMQ6120G那样的圆弧形截面风道,车内空调进气口亦换成了松芝空调的标准件,精神了不少……明显可以感觉到此车澎湃的动力,发动机在油门的控制下不断发出抑扬顿挫的迪赛尔敲击声和涡轮增压的啸叫声,配合着艾里逊波箱清脆低沉的轰鸣,只能用完美来形容了……
还有一位“巴士迷”,由于实在太醉心杭州公交,虽然本专业学的是英语,可大学毕业后“半路出家”,考进了杭州公交集团,真正把兴趣变成了职业。这种巴士迷,在圈内被称为“殿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