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5日讯
昨天清晨6时40分,23岁的小伙子姚杭江因为结肠癌离开了人世。家人在悲伤之余,也为他感到骄傲。就在一个月前,他决定把遗体捐赠给浙江大学医学院。
帅小伙去世后捐出遗体
姚杭江是个阳光大男孩,从上虞师范学院毕业后,就到了诸暨阮市镇中心学校当老师,负责教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因为得病,他只任教了一年多,可在同事、学生和家长中的口碑很不错。
“儿子在作出遗体捐赠的决定时给我讲了很多道理,让我明白这个事,对社会有很大贡献。虽然当时我很吃惊也接受不了,但现在我很支持他的决定。”昨天上午,难掩悲痛的姚柏庆告诉记者,儿子第一次发病是在2006年3月,在当地两家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后来转到杭州邵逸夫医院,查出癌症后立即动了手术,但当时已经是晚期了。
今年3月姚柏庆再次送儿子到杭州做手术。但姚杭江再也没能从病床上起来。
在邵逸夫医院,记者注意到52岁的姚柏庆长出不少白发。“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天爷对我哥哥一家太残酷了。”姚柏庆的妹妹流着泪告诉记者,姚杭江的妈妈2005年去世了,姚杭江是独子,现在家里只剩下姚柏庆一个人了。
希望家属能支持捐赠者
在医院,记者见到了前来接受遗体捐赠的浙大医学院高斐老师。
“一大早接到电话我就过来了,姚杭江的遗体将被我们使用到教学中去。两个月后火化,将骨灰送还给他的家人。”高斐说,“现在填写遗体捐赠表的人不少,但最后实际捐赠的人却不多。”
今年以来,高斐他们总共接收了12具捐赠的遗体。“前段时间,一个在海宁打工的贵州人患了尿毒症,联系我们说要捐赠,可后来就没消息了。”高斐说,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但最后往往因为家属反对而没能完成。“按规定,我们教学时是每4个人配一具遗体,可现在只能保证10个人配一具。可以说遗体捐赠很缺乏,但这对医学教学、研究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希望早报能帮忙呼吁更多的人来捐赠,也希望家属能真正支持捐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