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牛人用电熨斗做葱包桧儿
但这样的摊点十多年来越来越少
自打葱包桧“申遗材料报上来后,单金发也开始在街头巷尾留意卖葱包桧的小摊。
坊间传言,金钗袋巷和望江路交界口有一家小店是最早用电熨斗压葱包桧的,味道极好。
小店主贾阿姨,乃是一位做了四十年杭州糕点的老手艺,四年前突发奇想,拿电熨斗烫起了葱包桧儿。
头一次来买贾阿姨糕点的顾客们,都要看看她的“西洋镜”——一把电熨斗在铁板上来来回回地烫。贾阿姨很是得意,因为她是杭州电熨斗烫葱包桧儿第一人:“电熨斗不锈钢铮铮亮,看上去比乌黑的铁板干净许多。铁板压葱包桧儿要使劲头费力,而电熨斗分量重,来回一压,葱包桧儿就平贴,容易煎扁煎透。”
除了这个新招,贾阿姨做葱包桧儿还有很多门道。包油炸桧儿的春卷皮子是自己烙的,旺季时的油炸桧儿是自己炸的,连葱包桧儿的招牌酱料也是自己做的。贾阿姨把买回来的红尖椒拔去蒂头,等晒干了就用搅豆沙机搅碎。搅上三次,等辣椒籽也搅碎了,就把碎辣椒渣子灌到瓶口小、瓶身大的倒笃菜瓶子里,拌上盐,浇上一层油封好。要做酱的时候就倒出一点点放到锅里煮,加上水、糖和味精,等辣椒糊不稀不浓的时候就做成了辣酱。甜酱关键在香料。贾阿姨把茴香、桂皮、香叶、香果等煮成香料汤,合着面糊就一起煮,放上糖、味精和酱油,等煮成稀糊时,特制的甜酱就出锅了。
贾阿姨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下午卖了500多个。眼下天气热、生意冷清,贾阿姨收起了电熨斗,等到9月份,她又要耍她的电熨斗烫葱包桧儿“花样经”了。
坊间又传,塘河新村北门边,现在有两个小伙子用电烫斗压葱包桧,调料特别多,1.5元两个,实惠又好吃。
记者前往实地寻访,街坊们说起他们的葱包桧倒是直流口水,不过遗憾的是,这两个小伙子设摊未到城管、工商、食品安全等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已经不卖了。
而单金发的记忆里,十年前杭州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卖葱包桧的小摊,但自1996年以后,葱包桧就渐渐不那么容易找到了,“一来早餐品种多了,二来卖葱包桧儿的大妈老了休息了,三来有的卖家嫌利薄脱手不干了。”单金发叹息说,“油条都已经涨到6角一根了。”
而本小利薄的葱包桧小摊如何纳入政府的有效管理,同样是它生存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
挺“葱”与反“葱”意见对立
胜在有本土文化内涵
收到葱包桧的“申遗”材料后,西湖区“非遗”保护中心全体员工参与了选拔讨论。
马上有人提出,葱包桧儿在杭州太平常,制作手艺也极简单——只是一张春卷皮裹根油条压一压,然后涂上酱,作为“非遗”项目不够格。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葱包桧是全杭州都有的小吃,在西湖区申报显得地域色彩不够强。
但是支持者的理由最终说服了所有人:葱包桧有传说,有文化底蕴,它不是一般的点心。葱包桧的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还跟杭州人民对岳飞的深厚感情有关,内涵相当丰富,应该入选。
6月18日,葱包桧等20个项目被提交省市专家论证会,著名民俗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吕洪年、市群艺馆馆长助理林敏等专家和“非遗”办全体成员边喝茶边讨论。
林敏回忆说,当时专家间也有对立意见。反对意见认为,葱包桧儿技艺简单,在杭州很普遍,而且仅仅是个小吃,类似的小吃比如“猫耳朵”、“开口笑”等在杭州有很多。如果这也能作为杭州“非遗”,那杭州的“非遗”就太多了。
支持方则认为,葱包桧儿的民间传说中包含了对秦桧的痛恨,对岳飞的敬重,是具有杭州本地文化内涵的东西。虽然工艺简单,但另一方面对于区县级非遗保护的考虑,还是有入选的必要。
支持者举了北京六必居酱菜、上海钱万隆酱油这两个例子,一样很普遍很民间,但这两样前段时间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月初,葱包桧等20项“非遗”公示,顺利过关,正式成为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至于如何才能确定葱包桧的传人,西湖区“非遗”办说,目前材料上的只是代表人物,传人的确定仍需要经过一轮调查和论证,但目前传人确定尚无明确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