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3日讯
台州人小敏2004年考上北京某知名大学,家贫的他在为学费问题而烦恼时,经班主任指点通过当地银行申请到了助学贷款。小敏是我省21万多名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学生之一。
昨天,记者从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了解到,2007年,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实发金额为2.5亿元,而历年累计贷款已达21.7万人次,共计13.9亿元。浙江省的助学贷款工作,特别是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得到教育部的肯定和表扬。生源地助学贷款经几个省试点工作之后,教育部于近日宣布将在全国推广。
每年三万人次享受助学贷款
小敏的父母都是渔民,家中还有一个哥哥。2004年,他考上了北京某知名大学,全家人都很高兴。可在兴奋之余,一家人也开始为每年6000元钱的学费而担忧。
听班主任老师说,现在贫困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小敏就进城去找当地的银行。“想不到真的给我贷出来了,第一次就贷款了8000元。”小敏说,贷款需要担保人,他找了村主任做担保。
进了大学之后,小敏开始勤工俭学,做家教,做销售,什么都做,努力为自己挣生活费;而每年的学费,就靠在学校里申请的助学贷款。今年,他毕业了,顺利地进入了杭州一家国有企业。他也和银行达成协议,每个月还1700元,三年内还清。
“刚工作,工资不够,但幸好单位提供宿舍,吃也是在食堂,便宜。所以,我想在三年内应该就能还清。”他说,虽然政策规定可以在六年内还清,但他不想拖这么久。“毕竟,欠着钱,心里总感觉不塌实。”
来自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实发金额为2.5亿元,而历年累计贷款已达21.7万人次,共计13.9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我省平均每年有三万人次享受助学贷款,每人次贷款6400元。
生源地助学贷款将在全国推广
近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表示,我国在试点基础上,正在大力推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而生源地助学贷款浙江已于2001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
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朱伟君向记者介绍了当时政策出台的背景。
她说,我省于2000年开办国家助学贷款,覆盖了所有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而全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只适用于公办普通高校,“那么浙江省的学生到外省一些民办高校就读,就没法申请到助学贷款了。”
基于此,浙江省推出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随着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推进,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朱伟君说,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人和贷款银行都是同一地区,银行的风险完全可控。“说得通俗点,银行对贷款学生的家庭情况知根知底,绝少发生贷款违约现象。”
助学贷款的“浙江现象”引起关注
据了解,为了鼓励银行参与助学贷款,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按照经办银行每年的实际贷款发生额,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出一半提出15%的风险补偿金,作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统一支付给经办银行。
然而,风险补偿机制出台后,情况仍不容乐观。在一些省份,经办银行认为15%的补偿金比例太低了,不愿参与助贷。
但在浙江,情况却大不一样。2005年,我省经过招投标,由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经办我省的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比例为4.9%,今年,工行又以同样的风险补偿金比例续约。
相比于其他省份银行15%的风险补偿金,为何浙江只有4.9%?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陈龙春认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浙江省良好的金融环境。
他说,根据工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省地方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不良率为2.27%,而第二季度更是降到了1.54%,大大低于其他省份。
此外,他认为浙江省推出的风险准备基金制度、学生个人违约通报制度、学校还贷情况通报制度等强有力的措施,也起到了风险管理的良好效果,促进了浙江国家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