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8日讯
22家奶粉厂家的69批次产品被检出不同程度地含有三聚氰铵,被舆论关注已久的三鹿奶粉事件呈现出了扩大化的趋势。从一个企业扩大到整个行业,奶品生产企业出现的这个危机,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
肾结石宝宝曹蕴馨的爸爸:“三鹿奶粉是把刀,我们是帮凶,我们帮它们害了自己的孩子……”
曹蕴馨几个月来一直吃的都是三鹿的婴幼儿奶粉,从来没有换过牌子,之前父母曾经发现孩子偶尔有排尿不畅,但是也没有往奶粉上想。媒体发布消息后,一检查,发现孩子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尿道感染指数很高,双肾伴有大颗结石。
而像这样不幸的孩子,目前各地报告临床诊断患儿一共有6244例,另外有3个孩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无辜的孩子受着伤害,父母在煎熬,在自责。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毒奶粉事件已经不是三鹿集团的个别行为,22个品牌60多个批次问题奶粉集体上了黑榜,其中有不少甚至是国家免检产品,善良的消费者被商家泯灭的良知彻底击垮!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侯公林:“这会引发一个我们所说的消费过程中的挫折心理。一旦产生挫折,就会有焦虑,可能会恐慌,恐惧。”侯公林表示,虽然,三鹿、蒙牛、伊利等厂家迫于舆论的压力也向公众道了歉,但民众通过这件事之后对食品安全形势的判断将比以往更加悲观。一时间,受三聚氰铵污染的奶制品市场显然已经草木皆兵。
浙江省社科院教授杨建华:“更深层次地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大大增长了,我们追求财富的欲望热情增长了,但我们的道德建设,责任建设,现代公民意识建设,社会公共意识的建设没有随之跟进。”
而对于急于摆脱自身处于国际产业链底端位置的中国乳品行业而言,目前的问题奶粉事件显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打击影响的不仅仅是乳品行业而是整个食品行业。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副院长施放:“负面的影响也给我们一个警示,这些问题更多地来自原材料的采购,还在源头,这对我们的企业,产业,对我们生产环节都要求严把质量关,不能掉以轻心。”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的杨磊教授表示,目前对食品业添加剂的使用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这些企业之所以会把三聚氰铵加入乳制品中,其实是钻了政策的空子。因为在乳制品的检测中,根本就没有三聚氰铵这个项目。“第一,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第二,我们各个层面,媒体,公众,要加强监督。”
监管的缺失,无良企业的群体亵渎,明知三聚氰铵有毒,依然放入奶粉中为了提高所谓的蛋白含量。其实也许悲剧就在于,明明有悲剧的预知,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再上演。那种无助之感,除了在早夭的婴儿的父母和家人的心灵深处,如同烙印一样清晰而痛楚;这样的悲剧根源何在,理当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