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教工路。记者 胡冠华 摄
路是城市的血脉,血脉通则满城活。环境好,居住小区多,但每天早高峰,从城西出发到市中心上班的市民常常会遇到拥堵,如同肠梗阻一样,在杭州东西南北四个区块,城西的交通一直让人头疼。面对以每年5万—6万辆速度递增的滚滚车流,面对以每年数百万人次增长的如云游客,这座充满活力的生活品质之城,如何应对城西“血流不畅”的难题?
2007年7月11日,“两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改善我市道路交通环境,缓解日趋紧张的“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在总结“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等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畅通工程、生态工程和文脉工程。历经14个月努力,现已经圆满收工。这项在老城区实施的“心脏搭桥手术”,与建设城西防洪体系、打造“水上黄金旅游线”相互交织,极大地改善了城西交通和周边地区群众的出行与生活。
如今,穿梭在教工路、学院路、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我们看到,拓宽了的五条道路,让原本城西拥堵的交通畅通了不少;整治后的沿路建筑,让原本陈旧的街景光鲜了许多;密密麻麻、交织缠绕的架空线不见了,有的只是绿色、清洁;拾掇展出的历史文化碎片,让更新后的道路充满了文化气息;城西桥梁抬升和“四港四河”整治工程,更是向人们展示了“东方威尼斯”的美好前景……
杭州的路,不仅仅是风景,它还可以让我们读懂这座城市。短短一年多时间,在城西发生的这些变化,打通了城市的血脉,以道路更新和河道更新带动了城市的有机更新,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五条道路,原先通行能力普遍不足
文一路(莫干山路—紫金港路)长5.7公里,为城市主干道,原文一路在益乐路至教工路段宽仅为30米,其余路段宽30—40米不等,路况较差。
学院路(天目山路—余杭塘河)长2.5公里,为城市次干道,原学院路在文一路以北段道路车行道宽为22米,文一路以南段道路中间机动车道宽为18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混凝土路面,供水管全部为铸铁管,雨污水管网老化,排水不畅,雨天积水严重。
文二路(莫干山路—紫金港路)长5.9公里,为城市次干道,原文二路的古翠路以西段机动车道宽24米,为沥青路面,古翠路以东段机动车道宽18米,为混凝土路面,路况较差。
教工路(天目山路—余杭塘河)长2.4公里,为城市主干道,原教工路为机动车双向四车道,基本为混凝土路面,路况较差,雨污水管网老化,排水不畅。
文三路(莫干山路—紫金港路)长6公里,为城市主干道,原文三路的古翠路以西段按36米道路红线实施,古翠路以东段按30米道路红线实施,路况较差。
整治前,摆在建设部门面前的,就是这五条老路。通行能力不足、市政设施陈旧、整体环境较差、建设品位较低、道路整体性不强,这就是五条道路的状况。改善道路通行情况,这是首要任务,像这么大的工程,5条路同时铺开建设,而且集中在同一个区域,交通组织和建设任务相当艰巨。
道路拓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2007年7月11日,“两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全长22.5公里,涉及西溪、翠苑、古荡、文新和蒋村5个街道、32个社区。
因为修路,原来的公交车专用道撤销了,变成单向行驶,城西居民出行受到了影响,阵痛是难免的。但阵痛之后,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变化。
整治后,5条道路均不同程度得以拓宽,文一、文二、文三、教工路4条道路全线达到6车道(学院路按规划设计标准仍为4车道),部分路口达到8车道,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除了道路拓宽,建设部门还引入人行道骑楼、设置港湾式公交车站、十字路口渠化等,有效缓解了周边交通拥堵局面。通过更新部分地下管网,设置智能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市政和交通功能。
特别是对沿线10处骑楼的改造,值得一提。这种方式以最小的拆迁代价,解决了人行道、慢车道混行的问题,获得了最大的通行能力,实现了道路的整体拓宽。
“两纵三横”5条道路全部采用透水沥青,具有噪声低、耐磨、雨天不容易积水、夏天不容易变形、便于清扫等优点,结合沿线截污纳管的整治,改变了以往如学院路十多年来使用水泥路面、雨天积水严重的局面,道路质量和整体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
串珠成链,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道路整治后的城西,不仅通行能力大为提高,还增添了不少有趣的小品。在文一路和教工路交叉口,竖起了一面“百年树人”雕塑墙,花岗石墙面刻有40多所高校的名称。这一带原是文教区,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已搬迁,“百年树人”雕塑墙主要意义在于突出原文教区的特点。同时,也为老校友们提供一个怀念的场所。
而在教工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附近,则出现了小百花公园,这是国内首个以剧团为名的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绿树红花,生机盎然。公园的中心造型仿佛是一个开幕的戏台,最夺人眼球的就是公园中心的越剧《梁祝·合扇》雕塑——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心地扑蝶,两人同时合扇,前世注定的命运在这一刻定格。《梁祝·合扇》雕塑的后面,还有《五女拜寿》、《西厢记》、《红丝错》、《陆游与唐琬》、《藏书之家》、《春琴传》等浙江小百花团的经典剧目铜版像,展现了浙江小百花团的发展历程。
此次“两纵三横”整治工程很大程度上是一次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杭州主城中心区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历史风貌已基本不复存在,但在这5条道路及周边范围内,历史的碎片却大量散落其间。建设部门成立了历史文化遗存挖掘评审领导小组,邀请沿线浙大、浙江工商大学等大专院校的教授和城建、地方志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坚持原真性、系统性、协调性、连续性、大众艺术性和可识别性6大原则,整合资源、选准主题、突出重点,以雕塑小品、石刻铜牌等形式,结合绿化布置,向人们展示了杭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使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更加完整,让历史文脉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精致和谐,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完善
道路通行的硬件条件上去了,软件设施也要跟上。在“两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中,建设部门按设计意图,以“雅则显之,俗则收之”的手法,结合文化景观和文教区特色,通过对道路沿线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做到见缝插绿,清理和丰富原有公共绿地及绿化品种,并与沿线单位沟通,整合单位绿化,做好景观绿化调整工作。如今,5条道路的景观绿化已完成施工,加上中央绿化带和机非隔离带,绿化总调整面积约4.5万平方米。
同时,道路沿线广告也进行了整治,共拆除和整顿违法的屋顶广告、绿化带广告、外挑广告等236块,店招店牌也进行了统一设计、梳理和整治,有效改变了道路沿线原来广告五花八门的混乱局面。并对沿线各类杆线进行“上改下”,重点对建筑物外立面上乱挂、乱拉的线缆进行清理,清除了原本该区域内密布在天空中和建筑立面上的“蜘蛛网”,消除了视觉污染。
和而不同,是整治的要求。根据渐变、休闲、文化、因势利导和功能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城市整体风貌,整治后的道路体现出了不同的个性。教工路是赋有书院文化的人文街区,学院路是休闲恬静的绿色住宅街区,文一路是江南水乡特色的绿色人文之街,文二路是精致休闲生活之街,文三路是人文科技生活之街,个性鲜明。
在道路整治同时,城西的河道有机更新也在同步进行中,桥梁抬升和“四港四河”整治,为打造城西“宜业、宜居、宜游、宜文”的品质杭州示范区建设打下基础。原来,城西除了余杭塘河和蒋村港在西溪湿地内的一段能通航以外,其他众多骨干河道都不能通航。杭州要打造依河而居、依河而行、依河而游、依河而兴的城市,而整个城西片差不多20平方公里内几乎所有河道都不能通航,通过桥梁抬升工程和“四港四河”整治,为通航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缓解城西水患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两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进程中,建设部门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请整治沿线的街道、社区、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落实“三问四权”,共同做好整治工作。事实说明,只有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整治建设工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才能不断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共同打造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