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安全常识
在合肥某公司供职的李小姐说到银行卡时,随手打开了钱包:工行的工资卡、交通卡、招行的卡、农行的金穗卡、民生—太平洋(爱股、行情、资讯)联名卡、中信的旅游卡。数一数,里面竟有11张之多,“这还不包括家里一些没有用过的卡。”如今的发卡银行越来越多,银行卡产品也越来越多,新的银行卡犯罪活动层出不穷。“卡民”该如何安全使用银行卡呢?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银行卡诈骗短信现形记
合肥刘先生前不久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尊敬的银联卡用户:您于本月11日在合肥××商场成功刷卡消费5600元,如有疑问请咨询0551-2365×××,合肥银联。”由于已经多次收到此类诈骗短信,为解开谜团,刘先生拨通了咨询电话。
骗子电话指挥转账
接电话的是一位男子,当确认刘先生银行卡和身份证没有丢失,刘先生及家人没有去刷卡消费后,该男子提醒刘先生:“我们怀疑你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他人利用你的信息复制了一张与你同样的银行卡。”
“为了你的银行卡安全,建议你赶快报案。”该男子还热情地给刘先生提供了一个报案电话。
刘先生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是另一男子。报完姓名及事由后,第二个男子特别交代刘先生:“不能对他人讲起报案的事,否则会影响案件调查,包括银行部门。”他给出的解释是:“我们怀疑个别银行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不好,有泄露银行卡资料的嫌疑,我们将对他们展开调查。”
“你赶快找到离你最近的柜员机,然后再打个电话。”“男青年”特别强调刘先生要快。“男青年”在电话另一端“引导”刘先生操作:“把银行卡插进去,接着按‘转账’,输入一串数字(说是类码修改,其实是一张用来诈钱的建行卡的卡号),输入报案号(其实是转账金额)……”
“我要是输入,钱不就被转走了吗?”刘先生挂掉了电话。
骗术已形成套路
银行卡短信欺诈,并不新鲜,且形成“套路”:骗子假冒银行或“银联”名义向持卡人发送短信,假称持卡人的银行卡在某处消费并将从卡里余额扣款,诱惑对方致电询问,套取账号和密码,或要求对方将余款转到所谓“安全账户”,从中诈钱。
另一方面,持卡人未能做到安全用卡是造成欺诈屡屡得逞的又一原因。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持卡人,在办理新卡时,他们没有仔细阅读或关注过用卡安全须知,甚至连统一的客户服务电话也不能准确记得。
银行人士提醒,这种利用金融短信诈骗在不少地方都发生过。骗子用尽心思的目的就是要获得银行卡卡号,或者想尽办法让受骗者往某个账号存钱。银行在防堵的同时,提醒持卡人也应该自我防范,多一些金融常识,以防让骗子得逞。这位工作人员还说,如果实在确定不下来,可以拨打银行的客服电话(工行95588,中行95566,建行95533),或者直接到柜台咨询。
遭遇银行卡短信欺诈,刘先生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人。要防止此类欺诈得逞,持卡人必须多个心眼,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有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对此类诈骗活动进行曝光,通过宣传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发卡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银行卡的安全系数,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原始的签名
最安全
保护信用卡安全,到底是密码好,还是签名好?
持卡人G小姐到发卡银行信用卡中心,说刚发现信用卡丢失了,且已接到一笔1200多元的消费通知(手机短信),要求银行立即止付,并同时协助其向商户追讨款项。按流程,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在银联清算平台上发起退款申请,但一次退款遭到了收单行的拒绝,并出示了商户拒绝的理由—POS单签名。G小姐得知后,要求工作人员核对签名,经查G小姐之前交易的POS单签名后发现,该笔交易签名确不是G小姐的,于是G小姐要求工作人员进行二次退单申请。这时工作人员出于规定告知G小姐,银行可提出申请,但如果二次退单申请再遭拒绝,马上会进入司法程序。因一次退单遭拒原因会有多种,如购物退货、取消交易时手续尚未办妥等,但二次退单遭拒绝,原因就可能涉及盗刷、金融犯罪等因素了,经侦大队会介入调查。如果是玩笑或游戏的话,后果可能会很严重。G小姐很肯定地要求再次申请退款,并希望能有司法部门介入。最后通过法庭判决,G小姐拿到了商户的赔款,维护了自己的正当权益。
签名是信用卡上的一道保护锁,不论对持卡人还是发卡行。密码可以复制,可以盗用,可以泄漏,但是签名却非本人不行,这个世界上通行的银行卡保护锁,虽然古老,虽然麻烦,虽然落伍,却始终被世界金融系统通用,就像我们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可千万别忘了,立即把自己所有银行卡背后的签名都补上哦。
银行卡信息安全小贴士
有些不法分子会通过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账户信息,伪造假卡后盗窃持卡人账户资金,还有窃取他人身份信息资料后假冒他人申请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消费。因此,持卡人需要保护自己银行卡账户信息(卡号、密码等)和个人信息资料安全。
防范小技巧
巧设密码很重要。持卡人拿到新的银行卡后,要立即修改密码,并应定期修改密码。设置一些相对复杂的密码,不要设置123456、888888等简单密码,并应定期修改密码;不要用自己的生日、家庭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同时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等账户信息。记住,任何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权询问您的个人密码。
捂住自己的个人信息。持卡人应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资料,防止个人资料被不法分子滥用。如不要把个人资料随便留给不熟悉的公司或个人,不要随便在互联网页留下真实个人身份资料(包括家庭、工作信息),如为办理某项业务需要留下身份证复印件时,最好在复印件上标明用途,如“仅用于招聘”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