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职演讲,竞选人向社区居民展示自我
秘密划票间里居民填好神圣一票
5年前,尽管先前的青岛、北京都已经开始尝试推行社区选举制度改革,但都是在试点进行,如果要在行政区内全面推行直选,还是要冒着“第一个吃螃蟹”的风险。
2003年的春天,海曙区挑选了联南等3个社区作为试点完成了居委会直选。直选试点结束后,一项选择摆到了面前:是静观效果,还是立即全面推广?有关部门没有明确态度,干部们意见分歧也很大。
对此,分管这项工作的许义平力排众议。他认为,将直选进行到底可以在全区实现“一石三鸟”的效应:首先构建“选聘分离”的社区组织体系,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二根据“打破身份、竞争上岗”的原则,建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社区工作;其三拓宽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渠道,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创新,将不断出现的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许义平的推动下,海曙区立即在全区全面推行直选。
那么直选该怎么选?
直选过程的规范,意义远远超过选举结果本身。
在行政区内全面推行直选,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为此海曙区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成立区选举领导小组,在街道成立选举委员会,在各个社区成立非本社区居民组成的选举办公室,通过入门到户的《致居民的一封信》、专题宣传栏以及文艺演出等形式,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直选的意义。
5年后的今天,记者翻阅海曙区当年的直选规程,与北京、青岛的社区直选相比,海曙区推行的改革不乏创新之举:候选人提名权完全交给群众,不再由街道指定。凡本人自愿报名并有10名选民联名支持者,都可成为候选人。候选人可先期与居民见面,并允许到选民家“拉选票”。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方式,当场计票,当场公布结果,并使用半透明投票箱,设置封闭式划票间等等。
2003年的3月23日,对于许义平和海曙区来说那是不同寻常的一天,那天春雨绵绵,白云街道联南社区居委会的门口挂着“发扬基层民主、行使神圣权力”的横幅,社区阅览室里人头攒动,社区直选的选票站就设在这里,里面还设了秘密投票点。
在一旁的秘密划票间,佩戴着选民证的选民们填得格外认真,一位退休老干部说:“在这样的地方填选票很放心,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和顾虑。”在隔壁的另一个划票间,陈女士毫不犹豫地在“罗静菊”一栏划了个圈。她说,尽管她对罗静菊不太了解,但是前几天听了她的竞选演讲后觉得她很有见解,后来罗静菊又挨家挨户地对选民进行了拜访,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施政纲领”,使得陈女士觉得这个“当家人”能让人放心。
居民们投下神圣一票
在这次选举中,诞生了浙江首位经直接选举产生的居委会主任,就是当时54岁的罗静菊,她以2204票(总有效票为2840张)当选为居委会主任,同时选举产生的还有8名居委会委员。
在这次海曙区社区直选中还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那就是选聘分离。除了居委会主任是专职的拿工资以外,居委会委员都是义务的,不像以前那样拿工资。委员只要一个月去居委会开一次会和其他委员对社区大事进行讨论,并在每个月里抽出一个周日来接待社区居民的来访即可。而社区的日常事务则由居委会招聘的职业社工来做,必须是付酬的。
许义平认为,政府通过给社区付酬,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实质是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一些社会化职能转移到社会基层。这一转移,不仅没有削弱政府的社会化职能,反而在社区的平台得以实现,这是社区治理的基本走向。
中国基层选举专家、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评价:设立秘密划票间,“是中国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索“;投票点设在室内,“是维持投票秩序和让全体选民都进行秘密划票的最好、最简便的办法”;提名权完全交给老百姓,“是最关键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