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罐煤气要5块?还不如买半只烤鸡
办三替,起家难。
“下海”潮涌动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开始和陶晓莺驶离“铁饭碗”岸边的还有8个伙伴,但一年后,只有陶晓莺一个人坚持在航程上。
她信奉鲁迅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时,多数人还难以接受家政服务这个新事物,但报上一则关于国外已经悄然出现家政服务行业的新闻让陶晓莺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必然与国际接轨”。
记者反复追问陶晓莺三替这个已成为“符号”的名称的来历,她解释,当时工商部门要求我们取三个名字,让工商部门来选,因为怕重名。备选的三个名字分别是:“大众”、“21世纪”、“三替”。
“我觉得大众太普通了,21世纪也没有多大的意思,三替的意思是替大家排忧、替大家解难、替大家受累。这个名字也好记,而且与创办的宗旨相符合,好在工商局“赐”给了我们三替这个名字。”
三替综合服务部的牌子终于响当当地挂在了翠苑一区的11路公交车终点站旁,但应者却寥寥。
“花钱买服务”遭到了市场尴尬的反应。花钱去买家政等服务,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还是新鲜事儿。
有一件事陶晓莺至今还记忆犹新。一次公司接到一个送煤气的业务,当时收费报价5元,住在6楼的客户家男主人定了这桩生意,但当到他家服务时,女主人楞是不答应了,“别花这5块冤枉钱,还能买半只烤鸡呢!”
汲强,这位36岁的山东临沂大汉是三替的“元老”员工。1991年,在杭芝机电上班的女友写信叫他来杭州发展,会点水电修理手艺的汲强扒上火车就赶来了,92年,三替一创立,他被招进来了。
回忆起三替当时的艰难,汲强感慨,就十来个工人,规模小,再加上这种服务很新鲜,大家一开始对三替并不感兴趣。
戏台搭好了要唱戏啊,但是怎么让别人知道有戏看呢?只有主动出击找人来看。汲强说,当时还不象现在可以在报上登分类广告,大家于是动手挨家挨户上门派送宣传单来进行推广宣传。
公司最艰难的时候,陶晓莺没有想过放弃。省吃俭用,她把家里不多的存款放在三替当大事来办。
浙江著名学者王曙光对陶晓莺有句名副其实的评价:什么人才能创业?首先是要有想法的人才能创业,要有浙江商人的特质:不等的人,不靠的人,不要的人。不等的人就是不能等别人给你创造机会,不靠的人就是不靠现有体制得到什么,不要的人是不伸手向别人要机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