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5日讯
所有小区都配上“便民百宝箱”,放入打气筒、医药箱、扳手……最近,大学生“村官”黄君益刚到慈溪市浒山街道旦苑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就开始实施他的第一个“民生工程”。像黄君益一样,今年以来,慈溪59名大学生“村官”从配角中脱颖而出,进入各村村级领导班子,还有71人担任主任助理,114人担任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展拳脚。
慈溪是我省率先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市(县),自2001年以来,全市连续7年选聘459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市里专门制订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办法,解决他们的工资增长、继续教育等后顾之忧。同时,打破以往村领导只限于从本地人中产生的做法,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经过组织程序还可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作为镇、乡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
让大学生安心当“村官”,就要尽快使他们在农村大舞台上找到“用武之地”。在周巷镇三江口村,村委会根据大学生“村官”封丽丽的专业特长,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不到半年时间,封丽丽走访了全村6200多位村民,完成近3000页的村企资料整理。今年4月,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封丽丽以3900多票的优势被推选为村委会委员,她感慨地说:“村里肯花精力培养,重大事情放手让我干,我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村民交流想法。”
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为新农村建设留住了人才。大学生“村官”黄君益已经在基层工作了7年,在外来人口管理岗位,他针对村子处于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众多的状况,制订了“村外来人口量化考核制度”;在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岗位方面,他牵头制定了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制度。从最初的助理一步步成长为党支部书记,他说:“群众信任我,我更有信心了。”
“村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面貌也焕然一新。今年,大学生“村官”李海锋新任周巷镇路湾村党支部委员,回忆起2年前要引进大企业的想法,现在他却认为,改善村民的棉花种植结构,建立产销市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更切合村里的发展实际。村里“老干部”也不甘落后,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最近,200多名村级干部纷纷参加党校大专班学习,不少村干部说,“大学生‘村官’能力越来越强了,阿拉也不能落后。”
记者感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紧缺的是什么?人才!长期以来,村级领导班子普遍存在着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学历低、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慈溪市打破传统观念,大胆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级领导干部,走出了一条农村干部培养的新路子,不失为一项创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