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温岭市区高楼林立
合股经营遍地开花
从这之后,东南沿海的台州,甚至整个浙江,开始掀起合股经营的热潮。
在由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等学者做的关于“台州现象”课题中,有这样的历史资料:
1986年10月,原黄岩县委下发了《关于合股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的69号文件。这是我国地方党委、政府关于股份合作企业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
1987年,原台州地委、行署进一步明确提出“取两南(苏南和浙南)之长,走自己之路”,一举掀起了台州股份合作经济发展的高潮。到了1988年底,台州乡镇企业已占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股份合作企业在乡镇企业中则是三分天下有其二。
截止到1990年底,台州百万以上产值的股份合作企业已有1078家,千万以上企业也达到28家;另一方面,台州则大胆地将股份合作企业制度作为集体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模式,开始大刀阔斧地对这些存量资产进行产权改革……
1993年,明晰产权成为企业继续发展中的迫切问题,台州政府开始了“摘帽行动”,为4000多家戴“红帽”的个私、村办、农民股份合作企业解决了产权问题。
台州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是整个浙江省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的缩影。
从温岭萌芽并诞生,迅速扩展到整个台州和邻近的温州,并最终在全省开花,股份合作制这种“草根模式”,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道路上闪亮的新星,照亮了浙江经济腾飞的道路。
根据浙江省工商局出具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底,有工商注册登记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6983家。
有一组数据可资佐证。1978年,浙江省GDP总量是123.8亿,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14位。1997年开始,浙江省的GDP超过四川(那时重庆还没从四川分离出来),在全国位居第四。2004年,GDP达到11240亿,浙江跨入万亿GDP大省,成为经济大省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
为什么浙江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够那么迅速?这跟股份合作制这种“草根模式”息息相关。
史晋川教授在其《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中,把浙江模式称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模式,认为其核心是温台模式,“这个模式是内生模式,它的特征从资本积累角度来看,是内源积累,但这种内源积累不是靠集体经济和银行贷款,而主要靠浙江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自己积累的。”
浙江模式的推动主体是浙江普通老百姓。史晋川在文章中讲述了陈华根后来办厂创业的故事:80年代陈华根去申请第一家股份合作制性质的企业,这是民营化;他们参加广交会被挡在门外,自己和伙伴在门外宣传他们自己的鞋子,品质是如何的好,价格是如何的低廉,这是在做市场化;当他办起制鞋厂,开始操作简陋机器时就是在做工业化;当他把工厂从农村搬到城市,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推销自己的品牌时,就是在做市场化。
“所以温州台州乃至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就是千千万万个像陈华根这样的普通人在推动。”史晋川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