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1月11日讯(记者 叶海)“民营企业该怎么办?希望何在?该往何处走?”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著名经济学专家、学者,与民营企业家展开对话,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结合民营经济特殊时期脱困、转型、提升、开拓的要求,就经济周期调整与商业模式变革,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民企如何涉足资本市场以及应对金融风险的思路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带来一次“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头脑风暴。
在当前特殊的时期,工商部门考虑了保障社会民生安全的问题,也要想到了助推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浙江省工商部门要求,以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把助动民企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助动、监管、教育三位一体上来,把市场监管的重心转移到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保障社会公平、民生安全上来,把规范执法行为的重心转移到法治精神和依法监管上来。
为扶助民营企业这支促进浙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省工商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并实施股权出资、出质政策,积极探索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推出品牌强省建设十大举措,明确今后3-5年我省品牌国际化的目标任务;举行中国商品市场峰会和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引领全省商品市场和民营企业解困转型提升。
此外,浙江省工商局还对全省企业进行全面的信用体检,发布全国首份企业信用监管报告,设立全省企业信用研究评价和培训基地。启动了全省民营企业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人文教育工程,帮助企业家解决承受力和信心等问题,提升企业家的科学发展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
省工商局吸取了“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要求全省工商系统必须坚守对市场秩序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全面武装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检测手段、发现手段和准入机制,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的长效性,省工商局还出台了《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帐制度指导意见》,实施农批市场“统进分销”制度,推进市场索证源头管理。同时,省工省局还进一步完善了“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推进“12315”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商场)、进学校的“五进”工作,以健全社会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