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城市发展的源泉在民力,活力在民营,潜力在民资,希望在民间。
经典案例:我国目前平均每天增加1500多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每天增加30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超1万亿元的浙江省,70%的GDP、60%的财政收入来自民营经济,全省从业人员的90%在民营企业就业。素有中国民营大本营之称的温州,过去资源和环境上可谓“三少一差”: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少,国家投入也少;交通条件差,当时没有机场、没有火车,仅有一条通上海的水路和路况很差的104国道。正是依靠民营经济的强劲生命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温州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在温州,包括甬台温高速公路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大部分是社会化集资兴建的。可以说,没有民营就没有活力四射的温州。
核心提示:纵观当今中国区域经济竞争格局,单靠内源型经济,或单靠外源型经济,都只能领一时之风骚,而不足以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将内外源经济统筹起来,让“长板”更长、“短板”补长,这才是致胜之道。民营经济就是百姓经济,富民经济。让民间资本充分涌流,政府要为之创造一个公平、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民间资本的“进”,某种程度上是政府的“退”,而这种“退”正是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作为规则制定者、监督者、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要放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准入限制,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出让等多种形式,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同时,政府还必须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者。一方面,要努力培育市场、创造市场需求,让民间资本有利可图。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做强做大。(王志欣/河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