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宁波12月25日讯(见习记者 廖小清)我们选的人大代表在做些什么?有没有为选民办实事?对于选民们关注的问题,宁波江北区用了一个好办法来解决:在全省首创“阳光建议”制度,把人大代表个人信息和所提建议的办理情况全部公布于众。
变“选民跑”为“代表跑”
槐树社区的居民们深有感触,以前要找人大代表要到处跑,现在社区信息公告栏中公布了每个代表的电话,只要一打,代表就会赶过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便利起源去年7月。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在中马街道老外滩选区设立了第一个人大代表建议公开栏,首次将人大代表的信息和所提的建议以及政府办理责任部门等信息全部进行公开。
在此基础上,各个选区不断创新,有的街道代表定期与选民见面,现场收集民意,有的街道设立民意收集信箱,还有的通过向选民发放征集信等方式,实现民意畅通。
选民的事无小事,无论多难都要努力办好
“我是选民选出来的,为大家办事是天经地义的。”江北区九届人大代表房敏说。
去年底,住在永丰桥附近的居民遇到一个困难,桥旁边的一个厕所关闭了。选民沈水岳立即把这一情况向房敏反映,很快这个建议就公布在了社区的公告栏中。
可是,修建公厕涉及多个部门。面对困难,人大代表挨个部门去协商,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房敏深有感触地说:“能办好这件事情不是我的能力强,而是这个建议已经向老百姓公布了,无形中也给有关部门增添了压力。”
“阳光建议”是条“民主促民生”的畅通路
12月22日,中马街道外滩党员服务中心,选区30多位选民和8位人大代表聚在了一起。代表们现场通报一年来的建议办理情况,并征集明年需要办理的集中突出问题,在场的每位选民对办理情况都表示满意。到今年8月,仅中马街道的建议公开栏就公布了80多件代表建议、1件代表议案。
“建议办得怎么样,不仅要看建议的质量,而且要看建议的群众性。”宁波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鸣鹤说,通过“阳光建议”这一做法收集到的建议,非常具有普遍性,真正反映了民意,提高了代表建议的质量。另外,把建议全部公开,也给受理责任部门一种无形的压力,增加了办事部门的紧迫性。
浙江省社科院有关专家表示,人大代表公开议案、建议的同时,其实也公开了矛盾,从而形成了一条“民主促民生”畅通路,加快了矛盾的顺利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大、政府、代表和选民间的一条新的互动与制约机制,值得探索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