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9日讯 (记者 叶海) “我应聘上了,现正赶去公司的路上!”当浙江在线记者联系上大学生黄诚的时候,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兴奋的回答。
从一个多星期前忐忑来杭,到挤在人才市场的求职人群中一边徘徊一边期待,一周的努力之后,有人开始了在这座城市的奋斗,也有人还在为自己寻找一个继续下去的理由。
自信有准备的专科生黄诚一周内顺利就业
专科生黄诚早早地在年初四就从山东来到了杭州,印好简历,找好资料,做好求职的准备。
2月3日杭州的省市两大人才市场“开市”那天,他顾不上吃早饭,8点不到就等候在人才市场门外,成为了最早一批涌进市场的求职者。
“提交简历的时候要用双手”、“别人请坐的时候才能坐下”、“介绍自己的时候要自信”……注重细节的黄诚第一天就投出了7份简历,之后陆续接到了多个面试通知。
对于机会,这个看上去还稍显稚嫩的大学生却认准了其中一家网络公司,理由是“看准了公司的发展前景”。黄诚说自己的这个评价并不是随口说说的,两轮面试前他都详细地搜索了对方的资料,并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做了比较,充分的知彼他才放弃了其他面试机会。
不出意料,这个自信而准备充分的专科生两轮面试之后脱颖而出,如愿进入该公司试用。
“那位人事专家程老师说的没错,我接下来要尽快熟悉这座城市,适应这个公司。”利用周末的时间,黄诚还参加了一家报社组织的元宵活动,开始慢慢让自己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
他说,这几天除了参加公司组织的岗前培训外,他打算考虑搬出求职旅社去租房。一个崭新的生活,正向黄诚徐徐走来……
职业方向不明确的本科生韦飞宏、甘甜后悔没去社会实践
韦飞宏和同伴甘甜似乎没有黄诚那么幸运,当浙江在线记者今天联系上他们的时候,两人还在网吧搜索着招聘信息。
两人就读于桂林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年初八的上午,他们坐了一天一夜汽车来到杭州的。两人告诉浙江在线记者,虽然学校会安排他们实习,但是小韦和小甘却想要自己出来闯一闯。
不过2月3日上午10点多才赶到人才市场,一个上午都才只投出去一份简历,韦飞宏和甘甜两人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从2月3日到8日5天时间里面,韦飞宏和甘甜两人一共去了4趟人才市场,接到2个面试通知,去了其中一个,但只收获一个“再等通知”的回答。“面试次数少,临场常发挥不好,回答提问的时候经常被堵住”,小韦说,应聘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经验太不足了,后悔以前在校时没去多参加社会实践。
也因此,当2月5日晚上人事专家无偿为大学生做就业指导时候,小韦早早地带着笔记本坐在了教室里面。
根据专家的讲授,小韦也自己好好反西思了下,他认为,自己没做好职业规划,不清楚到底能做什么,所以常常迷离在各种选择之间。“到底是找份与专业相关的,还是抛开专业去找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到底是先当实习生积累点经验,还是再找找看有没合适的工作?”
算上今天,小韦给自己定下的两周求职期限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是他的前面还是一片模糊,是走?是留?就看接下去的这一周了。
小韦说,黄诚成功就业的样本,和人事专家详细的讲解,给了自己一些启示,“3个人当中有1个能就业,他有信心要做就业的这一个人。”
记者述评:认清形势自主就业
这是那天人事专家给求职大学生们讲课的主题,再拎出来重复一次,无非证明这八个字对于求职者们的重要性。
在采访中,浙江在线记者总能见到很多应届的大学生,一边眼高手低,一边却在敷衍中错过眼前的机会。
相反,认清了就业形势,清楚了自己优缺点以及职业方向,“就业难”似乎并不会对于这样的求职者造成多大的困扰。
黄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他第一天从拥挤的人群中探出头来,第一句话就是“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难找。”
但现实是,对前景迷茫的人还是多于明确方向的,眼高手低的人还是多于定位准确的,即便是人事专家的循循善诱下,少数大学生居然还疑惑:花这么多钱和时间毕业的我,找一个月薪一两千的工作岂不是不符合投入产出比了么?
“先就业再择业”、“学用一致,发挥特长”、这些口号不该只是一听而过的,还处在求职人生路口的待业大学生们不仅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英雄总有用武地”,同时也要根据就业形势加油充电、调整规划、抓紧就业,树立自主就业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