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厂
汪成的制衣厂就设在废弃的教室里面
考察了2个月,汪成越发打消了再出去闯荡的念头。母亲年迈,数病缠身,妻子刚刚生产也需要人照顾,而外面赚钱基本装进了别人的口袋,甚至直接打了水漂……
2008年7月份,带着创业办厂的想法,汪成找到航头村支书蒋云飞。蒋云飞很支持汪的想法。
经常在镇里、县里走动的蒋云飞知道得比汪成更多。2008年,经济不景气,开化8万务工大军中,已经有不少人纷纷开始返乡创业,县里已经着手对他们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同是池淮镇的星玉村有个吴勇军,原来在杭州做小生意,去年回乡造林4000亩,因为缺乏资金,县里通过林权抵押的办法,给他解决了100万元贷款。
不仅仅是吴勇军。苏庄镇苏庄村的汪栋来回乡办了休闲山庄、桐村镇方家村的张卫军回来建起大棚种食用菌……“县里很支持的。”蒋云飞说,这种优惠政策支持体现在为他们开辟贷款、税收减免及土地使用等哥哥方面。据县信用联社信贷科丰红晓的统计,去年下半年以来,他们已经发放了贷款560万元。
蒋云飞还从县工商局了解到一个数据,去年以来,已经有300多位农民工返乡创业,给当地提供了4000多个就业机会。
“村里那个小学空着也没用,免费给你用好了。”这是蒋云飞给汪成的政策。航头小学有一栋主教学楼,三层高,每层5个教室和一个小间,楼前还有一大片空地。
这不啻是村里给这个返乡游子的最大厚礼。蒋云飞说到做到,马上去开化县教育局给汪成申请场地。不出蒋云飞所料,8月份,教育局果然同意将这块闲置的土地免费给汪成,作为办厂的场地。9月初,汪成开始打理场地,张罗着搬进新厂。
场地布置好来,紧接着就是买机器。汪成带回来的资金不多,机器不能全买新的。那阵子,他和厂长傅林炎(村里人,有着40多年的裁缝经验,有腿疾,被汪成请来,每月1000多元工资)一起去衢州、义乌等地进了34台机器。这其中,有一台价值9800元的套结机、一台价值4800元的双针机、2台价值2700元的拷边机、30台价值1000元上下的平车。
机器买好了,全部摆在教学楼的二楼。教室里,墙上还贴着励志的贴画,黑板上的涂鸦也没有擦掉,但课桌已经全部搬掉,换成了十几台新旧不一的缝纫机。
汪成开始招人。
和他预想的一样,人并不难找。不到几天功夫,汪成就召集了村里赋闲在家的30名妇女。这些人中,年纪最轻的27岁,年纪最大的40多岁,“熟练工太少。”这是汪成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
但这对汪成的工厂来说,无疑是个硬伤。刚开工是,懂服装技术的只有不到10人,其余有20人都是学徒,效率很低,事实上拖了后腿。
根据他们的熟练程度,并按件计价,汪成给这些人的报酬也从几百元到1000多元不等。
报酬不多,但在这里干活的妇女们却颇为知足。汪桂英就是这样,前几年她在杭州的大关、九堡等地的服装企业都做过成衣,去年10月为了照顾小孩回到开化,闲来无事只能打打麻将度日。现在每个月可以收入1000多元,离家又只有几百米,生活倒也安耽,“村里和我这样的妇女挺多的。”
不但村里赋闲的妇女们欢迎汪成这样的厂子建起来。很多乡镇也都希望有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中村乡的领导就曾前来邀请汪成将厂子搬过去,给出的条件是水费、房租全面5年,并且帮忙招人,但汪成并没有去,“毕竟厂子已经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