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7日讯
人工鱼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修复和优化海域生态环境的好方法,但宁波市自4年前在渔山列岛附近进行首次人工鱼礁试投放后,一直没有后续的大动作。4年后,这项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人工鱼礁是选择在潮流、水深、底质和生物资源适宜的海域用钢筋水泥构件或者废旧船只、汽车、轮胎、不规则混凝土构件、石块等材料构作的礁体,这不仅创造了有利于鱼、虾、贝、蟹、藻等水生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而且也促进了海洋中的鱼、虾、蟹等水生动物聚集、滞留、定居和繁殖。
据水产专家介绍,由于海水的不断流动,人工建造的鱼礁受水体的冲击后会产生上升流,使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物质不断上升、扩散,由此可以达到改善水质,增加水体中营养的目的。为此,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投入巨资开展人工鱼礁的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国外研究报告,人工鱼礁投放后形成的上升流海区,渔获产量是一般海域的120倍左右。
1979年6月,广西钦州地区首次研究设计和制造了26座小型沉式单体人工鱼礁,这是我国最早投放人工鱼礁的试验。至1995年,全国沿海已建成30多个人工鱼礁区。国内外人工鱼礁建设的大量实践和调查数据表明,建设这一“海底鱼宫”不但能够修复和优化海域生态环境,同时由于人工鱼礁区适合开展垂钓、海上观光等休闲渔业,因此十分有利于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并以此在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的压力下,推进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那么,宁波市为何自2004年11月在渔山列岛附近进行了首次人工鱼礁试投放后,其后却一直没有了大的动作呢?
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认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是一项投入资金大、涉及面广、工程风险比较高的项目,因此无论是从选点、礁体设计、施工、投放,还是开发利用和管理都必须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事实上,我市自首次人工鱼礁试投放以来,这项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至今,市海洋与渔业局已制订了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的详细计划和实施措施,并决定将于今年投入150万元,在渔山列岛东北侧建设我市首个人工鱼礁增殖保护区。今后,在大海中到处流浪的虾兵蟹将就能住入“海底鱼宫”,安全地繁殖起它们的下一代。
根据计划,宁波市今年将在渔山列岛北渔山东北侧海域投放4至6座趸船礁、钢质船礁及水泥礁体,以形成一个规模达1.5万空立方米的人工鱼礁群。等到人工鱼礁增殖保护区初步形成后,我市除了在这一海域开展垂钓、海上观光等休闲渔业之外,还将组织人员对投放礁区内的人工鱼礁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据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到2020年,我市还将在韭山列岛和渔山列岛附近海域建设6个人工鱼礁区群,共设置215个休闲生态型、资源保护型、资源增殖型三种人工鱼礁。(记者王量迪通讯员陆素忠徐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