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海运指数的暴跌,给包括宁波在内的国内造船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少造船企业新接订单数量急剧下降,而更大的风险则来自船东的撤单。眼下,除非国际海运市场出现逆转,否则,造船业的困境仍将持续下去。
在这种行业生态下,宁波造船企业的生存处境如何?
眼下,往象山的海岸线走走,能明显感受到造船业的“冰火两重天”:有的造船企业工人加班加点,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有的则是空空荡荡,船台上只有“烂尾船”孤单竖立。
“全球金融风暴把很多粗放型造船企业打回了原形,而高科技造船现了真身。”宁波市港航局有关负责人解释。
宁波造船业的大规模兴起出现在2003年。当年,民营资本开始“掘金”造船业,大量民营造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昔日的荒滩变成了一座座造船基地。
“打鱼的,卖服装的,搞建筑的……懂行的不懂行的都来造船了。”宁波市港航管理局船检科负责人夏蕴描述当时的造船盛况。
从事船检工作多年的夏蕴见证了这些船厂从制造几百吨到几千吨到1万吨再到2万多吨船舶的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国际航运市场顿时萎缩,造船业亦受到巨大冲击。
“新船和二手船的价格都跌得厉害,很多船动工不久,船东没钱只有缓造或停建。”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船企负责人说。
宁波市港航管理部门统计,从2008年10月到现在,全市已经有20家航运企业因资金紧张而无力支付在建船舶所需费用,资金缺口总计9.64亿元。
就在此时,高科技造船显现出了“威力”。
中国造船业权威统计机构——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近日传出消息: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在承接新船订单指标上跻身世界造船企业30强和全国十强行列。目前,该公司订单已排至2012年,其中在手订单中海洋工程类船舶订单量居全球第一,占总量的35%。
几年前,通过细分市场,处在船市旺季中的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就把目光瞄准了海洋工程船制造市场,该类船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受市场波动影响小。据了解,今年该公司计划交船28艘,完成产值60亿元。其中1月份产值达4.5亿元,同期增长38%,逆势迎来“开门红”。
面对困境,民营船舶企业也开始向高端突围。在象山,造船船型开始从低附加值的散货轮、集装箱轮向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成品油轮、化学品船转向。“新乐”、“振宇”、“东红”等重点造船企业逐步采用先进的分段建造模式,配备300、200吨龙门吊,数控切割等设备。东方船厂方面表示:将投资2亿元,用以改造硬件,建造码头,延揽高素质人才。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船舶制造质量和档次,是象山船舶制造突围的有效途径。”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称,今年,该县造船总吨位预计超过百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