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9日讯
“××楼盘到底还有没有房子,我看透明售房网上明明有可售房源,可售楼小姐很肯定地说已经没有房子了,到底该相信谁啊?”读者汪先生打电话来请记者帮忙打听某楼盘的房源情况,他说,他是诚心想买,请记者一定要帮帮忙。
杭州透明售房网上的可售房源量,截至4月8日晚9时为25913套,比3个月前减少6111套,去化速度相当快。楼市成交在回暖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楼市高峰时期曾被严厉监管的“销控”又重出江湖,而且手法又有所“更新”。
超低价的房子,到底被谁买走了
背后销控手段1:晚上“放号”卖房
3月底,余杭区B楼盘二期推新房源,打出5988元/平方米的“惊爆价”广告,号称“限量”150套,消息一出立刻引来市场无数关注目光。
B楼盘的开发用地为2006年竞得,业内估计该项目的直接开发成本接近5000元/平方米,而此前它的对外售价一直在9500元/平方米左右,这次每平方米直降3000多元,当然吸引了很多人关注。但奇怪的是,很多买了房的客户一交流,发现并没有人买到这样的低价房。
一位购房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开盘前两天我已经交了定金,开盘前一天又去了现场,看到有人排队,问售楼小姐怎么回事,她说这群人自己排的队,公司不认可的,我又问是不是要发号子,我能不能先拿。售楼小姐说不发号的,交了定金的客户只要开盘当天9点前到就行了。”结果开盘那天这位购房者一大早赶到现场,里面已经有人在选房,他连销售部的门都进不去。“说是前一天晚上7点发过号了,我们这些当天到的都只能在外面等,等里面有号的人选完了才轮到我们。后来问了几个选完房出来的人,说5楼、6楼房子就要6600元/平方米左右了,那均价5988元/平方米是哪个位置啊,难不成是一楼的价格?”
诚心想买的,交了定金的,却被告知不需要排队买房,那么谁拿了这些号子?谁去捧场排队的呢?“后来想了想,开发商为什么一开始说不发号,到了昨天晚上7点又发号了,就是自己炒自己啊,让大家以为买的人很多!”
按照开发商的说法,150套限量促销房源分布在7号、9号、10号楼,然而透明售房网上数据显示,这3幢楼的已成交均价为6383元/平方米,且60%以上的成交房源分布在2~9层。众所周知,楼层越高,每平方米的售价就越高,一般情况下9~16层的售价只会高于6383元/平方米的现成交均价。据记者了解,B楼盘这批推出的房源,实际上4层左右的均价在6300元/平方米,10层左右的均价在6800元/平方米。那么,5988元/平方米的低价房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把特别差的房源拿出来弄几套特价房在时下的市场中非常常见,因为“低价”最能吸引眼球。这好比是楼盘的起价,真实成交价其实远高于此。
楼盘还没开,房子已经“卖完了”
背后销控手段2:少量推盘
陈鑫说他的买房故事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今年初他看好了钱江南岸A楼盘,又是看样板房,又是考察周边环境,前前后后去了三四趟,已经跟售楼小姐处得很熟,准备三四月份该楼盘新推房源时下单。
“前不久,我收到该楼盘要开盘的短信,我马上打电话给售楼小姐,她说房子已经卖完了。可他们还没正式开盘呢!”陈鑫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急了,赶紧托朋友找关系,想着不管怎样先“抢”一套。一会儿消息来了,朋友告诉他,还有房子,但是是3楼的。“要买赶快定,完了就真没了。”朋友说。
头脑发热的时候还是老婆一句话,让他冷静下来。“毕竟是上百万元的东西,欠人情也就算了,竟然连挑都没得挑,越想越觉得这是何苦啊!”虽然售楼小姐告诉他,马上还会有新房源推出,但他已经不愿意再等,很快在城北一个楼盘下了单。
记者到透明售房网上查询发现看,该楼盘最近新开的房源总共才75套,下一批新开房源的数量约为64套,两次推新房源总量只有139套,而据记者了解,该楼盘有比较明确的意向客户约500组。一般来说,楼盘推新房源时会预留15%~20%的空间,比如意向客户100组,就开80套,以营造热销场面。该楼盘的预留空间居然高达70%以上,而且还是分批推,难怪卖得那么快,销售率高了。
在2007年楼市高峰时期,杭州市房产管理局在公众的呼吁下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相关事宜的通知》和《关于申报商品房预销售计划的通知》,要求住宅楼盘一次性申报预销售面积必须在3万平方米以上,获批房源必须一次性全部上网对外公开销售。如果按照这个规定,哪怕以130平方米/套计,该楼盘每次新开房源应该在230套左右。
随着2008年楼市的不景气,虽然有关部门的规定未变,但实际情况却在变化。这样的房源销控在2009年的春天再次冒出楼市,而且被越来越多的楼盘“应用”。记者调查发现,在4月份将新推房源或新开盘的近20个楼盘中,至少有7个楼盘新推房源量在百套以下,最少的一家新开楼盘虽然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但首期开盘竟然只推40多套,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单元。
好户型明明有想买却买不到
销控手段3:最差的房子最先卖
在成为“看房族”之前,张凡不知道“销控表”是什么东西,她没想到,第一次动念头想买房就被“销控表”忽悠了一把。
“上个月吧,我跟老公去滨江看一套二手房,刚好那个小区对面就有一个C楼盘在做促销,就顺便去看了,结果看中一套户型不错的,南北通透、三个房间两个朝南,但现场销控表上这种户型都已经贴上了红五星,售楼小姐说已经卖掉了,让我再看看别的户型。”没挑到满意的房子,张凡留了联系电话后离开。
第二天,C楼盘的售楼小姐给她打来电话,说她看中的那个户型有一套房子退出来了,问她还要不要买?“房子是2楼的,考虑到采光问题,我就没要,结果过了没多久,电话又来了,说5楼也有了。”张凡把这件事讲给朋友听,话还没讲完,朋友就笑了。“他说销控表还不就是开发商小红旗插插拔拔的事情,但内部自有一套记录真实情况的销售数据,现场销控表那是给客户看的。”
张凡看的那个楼盘促销了20多天了,记者上网去查询她说的那个户型,还有好几套是“绿色”的(即可售房源)。打电话到销售部,售楼小姐明确表示,“没房子了”,那网上的可售房源是怎么回事?“那是预定了还没来签约的客户。”她说。
这个“预定了还没来签约的客户”是否真实存在让人怀疑。记者多次发现,不少楼盘网上可售量很多但到售楼部一问却说没有了,而过段时间又号称有新房源推出,其实就是原来那批房子。有开发商私下透露,每家楼盘都希望把最差的房源先卖掉,好房子则留着慢慢卖,尤其是成交还不算差的时候,往往会先把差房源走掉。
谁给了开发商糊弄人的权利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让开发商在楼盘销售过程有颇多发挥空间,自律性差的,做做“销控”,也早已成为业内外公开的“秘密”。事实上,一些楼盘往往不是单独使用某一种销控手段而是综合运用、环环相扣,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对于“销控”,这厢,开发商表示是市场正常手段;那厢,消费者呼吁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2007年杭州市房管局曾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相关事宜的通知》和《关于申报商品房预销售计划的通知》,这两份通知一度被认为是打击“销控”的利剑。
然而,在透明售房网上我们可以发现,从去年开始这项规定已经名存实亡。“市场不好,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减弱了,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开发商对外的说辞是这样的。
“开发商投诉我们超越职权范围。”房管部门一位负责人无奈地说,房管部门在处理妨碍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行为时,缺乏有效的执法处罚手段。
对“销控”似乎大家都没有太多的办法。有开发商直言,销控是“行规”。扪心自问,这到底是房地产行业的行规还是不良商业惯例?
信息的对等才是公平交易的基础,无论是什么理由,只要客观上存在故意制造信息壁垒,造成消费者与开发商处于不对等的交易地位,都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如果主管部门插手开发商所谓的市场行为是“越权”,那么又是谁给了开发商糊弄消费者的权利?
【4月9日·精粹】本网追踪:温州旧城改造安置房被挪作官员低价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