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谱新篇
浙江在线04月21日讯
脱困要与惠民并重,发展要与生态共赢。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丽水市立足山区实际,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全面小康”这一实践载体,进村居、入企业,深入开展“双服务”活动,努力做到“帮企业脱困,做好‘细’工;惠基层民生,办好‘实’事”,积极探索一条遵循科学发展、独具丽水特色的建设生态文明之路。
帮企业脱困把服务之举做“细”
浙江方源人造革有限公司最近多了一位特别的“助理”。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几乎每天都抽时间,帮助企业加快办理“合成革生态化示范改造综合试点”项目的相关手续,结果从立项到土地审批、厂房开建,仅用了30天时间。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最渴望的就是这种‘及时雨’式的服务。”“方源”董事长章联苏说,这个投入1亿元的项目,是企业向绿色环保转型的关键,“有了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与支持,我们更有信心了”。
丽水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从市、县(市、区)直机关选派1000多名业务骨干担任企业助理一年,梳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并协助解决企业在管理、技术、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截至3月底,已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736个,帮助企业落实帮扶资金5200余万元,受惠的企业达763个。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全市上下通过各种举措,政企“抱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扩大“企业联保贷款”规模,推进银企合作,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快项目竣工验收的办事效率,做到建成一个、验收一个,为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等。
惠基层民生把为民之事办“实”
“现在外出打工难了,政府在我们返乡后及时给予了就业指导,近几年高山四季豆价格好、销路俏,我们就重新背着锄头上山了。”近段时间,龙泉市城北乡陂川村返乡村民郑吉根一直忙于荒山开垦。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龙泉市在外创业的3000多名农民工纷纷返乡,龙泉市通过送岗位、送技能、助创业,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开辟“新战场”。目前,龙泉已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税费减免、金融信贷、政策扶持、创业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
民生重千钧,惠民贵在实。丽水市的农村人口约为210.9万,占总人口的82.6%,其中低收入人口约39万人。把农村发展作为难点与重点,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该市党员领导干部就开展进村蹲点调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兴办了一批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
据统计,自从蹲点调研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副处以上党员干部共走访农户4500多户,落实资金5000多万元,现场办理实事820多件,得到了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六送”活动中,开展千名农技人员送科技下乡服务,向农民提供真假农资识别、主导品种发布、主推技术培训等服务;与知名企业和大酒店联合办班,开展订单式培训,为返乡务工农村青年搭建就业平台。
促科学共赢把长效之策想“全”
搬家具、拆旧房、推土墙……丽水仙渡乡南源村72户人家个个喜气洋洋。过去,他们住的老房子大多年久失修,成了危房。这次集体拆危房、原地建新房后,他们将拥有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村。
你建你的,我造我的,零乱无序是丽水不少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随着丽水开展以农村危旧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造工作,“住宅优美洁净、山体植被覆盖、河道水清流畅、田野产业兴盛、道路硬化美化”的新农村建设将全面推进。据介绍,今年全市将有两万农民实现异地转移,5万农民实现转移就业,5万农户完成危旧房改造。
绿色生态要建设,农民生活要改善。为了增强山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丽水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以农村危旧房改造为突破口,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把深化“三大改革创新”作为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的实际着力点,出台了农民增收六大目标要求和关于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的优惠政策,让丽水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看到长远发展的前景。
同时,全市各地各单位也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惠农支农的政策措施,龙泉市除了帮助农民建设新房,还对山水田路等综合立面进行全面整治;景宁县专门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减免县级管辖范围内的一切项目规费,在开设林权抵押贷款、信用担保贷款的基础上,专门针对农民建房新增设了“生态家园建设专项贷款”,一路“绿灯”为农村危旧房改造“护航”。